天體生物學領域近期因一項新研究再度引發關注。科學家通過重新分析四十余年前的探測數據,發現金星云層中水的實際含量遠超此前認知,這一發現或將重塑人類對金星宜居性的理解。
研究團隊由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納分校、威斯康星大學等機構組成,他們從NASA的微縮膠片檔案中挖掘出1978年先鋒號金星探測任務的原始數據。當年任務中,大型探測艙攜帶的質譜儀與氣相色譜儀在穿越金星大氣層時,意外記錄了氣溶膠顆粒堵塞儀器入口的現象。這一"故障"反而成為破解云層成分的關鍵線索——當探測艙下落至不同高度時,氣溶膠在特定溫度下分解產生的氣體,精確反映了云中物質的化學組成。
分析顯示,金星云層中的水并非以獨立水滴形式存在,而是主要束縛于水合硫酸鹽中。在185°C與414°C兩個溫度節點,質譜儀檢測到強烈的水蒸氣信號,對應水合三價鐵硫酸鹽與水合硫酸鎂的分解溫度。研究團隊估算,這類水合物中的水含量約占氣溶膠總質量的62%,遠高于此前通過遠程光譜推測的數值。
硫酸的存在同樣得到驗證。探測器在215°C與397°C分別記錄到二氧化硫的釋放峰值,表明云層中存在兩種不同耐溫性的硫酸鹽化合物。其中397°C釋放的鐵離子與二氧化硫同步出現,指向三價鐵硫酸鹽的存在,該物質在云層中的占比可能高達16%,與硫酸22%的含量接近。
該發現對金星生命探索具有突破性意義。盡管云層環境仍存在強酸性挑戰,但水的實際豐度遠超此前認知。研究團隊強調,這一成果印證了歷史數據在現代科學中的獨特價值——當新理論與舊觀測相遇時,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目前,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在借力金星引力彈弓的過程中,已多次傳回大氣數據,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新的觀測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