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旗下社群團購平臺快團團近日悄然上線“送禮物”功能,用戶需先購買自用商品后,方可額外購買贈品。在訂單支付環節,系統會提示“多買一份送給你愛的人”,用戶填寫收件地址后即可完成贈禮,訂單金額包含贈品費用。這一設計區別于直接贈送模式,通過“自我消費+社交贈禮”的組合提升商品轉化率。

2025年初,微信小店與淘寶已先后推出類似功能。微信“藍包”支持1萬元以下非珠寶、教育類商品贈送,接收方無需操作即可收貨,依托微信社交鏈形成裂變效應。淘寶則覆蓋全商品池,年貨節期間推出單件85折優惠,并設置四位安全口令增強安全性。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禮物經濟市場規模預計從2024年的1.38萬億元增至2027年的1.62萬億元,成為電商平臺競相布局的賽道。
快團團的入局時機略顯滯后。微信與淘寶的送禮功能已上線半年,市場熱度有所回落。即時零售領域的激烈競爭進一步分散了用戶注意力,阿里巴巴中國電商事業群CEO蔣凡預測,未來三年閃購與即時零售將為平臺帶來1萬億元交易增量。在此背景下,快團團能否通過送禮功能突圍成為關注焦點。
從商業邏輯看,快團團的設計通過社交場景嵌入提升銷售額。例如,用戶購買自用水果時可能因贈禮選項增加購買量。微信“藍包”則通過社交生態實現“贈禮-分享-再購買”的循環,淘寶則借助大促心智強化“過節送禮”的用戶習慣。快團團依托微信私域流量,試圖通過贈禮功能激活社交關系鏈,降低營銷成本。

然而,商家對送禮功能的實際效果存疑。一位私域賣家表示,快團團用戶更關注折扣力度,送禮場景與平臺核心優勢不匹配。送禮功能依賴節日、生日等特定情境,難以持續拉動銷售。對于親密關系,線上送禮可能顯得多余;對于普通關系,索要地址又可能引發尷尬。
盡管如此,商家仍可從中尋找機會。首先,強化情感價值而非單純促銷,通過產品設計與包裝傳遞人情溫度。其次,解決“選禮難”痛點,利用算法推薦與個性化祝詞幫助用戶挑選禮品。最后,構建完整送禮生態,提供包裝定制、賀卡撰寫等增值服務,提升用戶體驗。這些策略或許能幫助商家在送禮經濟中分得一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