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網約車時,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拉開車門準備坐副駕,卻發現座椅上貼著“老婆專座”“小仙女專用”等標識。若因暈車嚴重或同行人數多,后排實在坐不下,硬著頭皮坐上去,反而會渾身不自在。類似經歷在網上引發大量討論,不少網友還曬出司機為“勸退”乘客坐副駕想出的各種“奇招”。
有的司機將副駕座椅調至最前,膝蓋幾乎頂到方向盤,正常體型根本無法舒適乘坐;有的直接鎖死前排車門,乘客在外面拉半天也打不開;更有甚者,在副駕座位上堆滿礦泉水、工具箱,甚至故意拆掉門把手,用行動表明“此處勿坐”。更夸張的是,一些司機直接讓副駕“物理消失”——要么把座椅拆下來塞進后備箱,要么用布簾將前排隔開,把車改造成“單排座”。
這些行為讓乘客十分困惑:不就是坐個副駕嗎?司機為何如此抗拒?為此,記者采訪了幾位有著三五年網約車駕駛經驗的司機,才了解到背后的原因。
有著五年駕齡的周師傅表示,安全問題是首要考慮。副駕是車上危險系數最高的位置,遇到急剎車或追尾時,副駕乘客受傷的風險遠高于后排。部分乘客坐在副駕后行為隨意:有的亂調座椅,影響司機駕駛姿勢;有的全程大聲打電話、刷視頻,干擾司機注意力;還有人手伸到中控臺調空調,甚至翹著二郎腿,腳尖快碰到儀表盤。“我開車時得集中精力,沒法一直提醒他們,讓他們坐后排,既能保持距離,也能讓我更專注開車。”周師傅說。
年輕的李師傅則提到了“避免誤會”的顧慮。他回憶,曾有一位女乘客堅持坐副駕,開車時他需要觀察后視鏡,結果被誤認為“盯著她看”,半路上被質問,解釋半天對方也不信,最后還給了差評。“從那以后,遇到女乘客我都主動建議坐后排,不是多想,而是怕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影響心情。”李師傅無奈地說。
另一位王師傅表示,拒讓乘客坐副駕更多是出于“方便”。他每天跑十幾個小時,副駕上常放著水杯、充電器、備用外套,有時還會備些紙巾、暈車藥給乘客。“如果乘客沒提前說要坐副駕,我得趕緊收拾,既耽誤時間,又怕讓后面的乘客等太久。但要是遇到乘客暈車或人多坐不下,我肯定會馬上把東西挪走。”王師傅說,自己并非不通情理,只是怕臨時收拾不及時,讓乘客覺得不舒服。
其實,這件事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乘客作為消費者,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想選擇更舒適的座位,合情合理;司機每天在路上奔波,見多了突發情況,想通過“勸坐后排”減少麻煩、保障安全,這份心情也能理解。
有乘客分享,自己暈車嚴重時,跟司機說明情況后,師傅馬上把副駕的東西挪到后備箱,還特意調寬座椅,全程沒有一句抱怨,讓人感到十分貼心。也有司機表示,遇到通情達理的乘客,跟他們說明副駕的顧慮后,對方會主動坐后排,路上還會聊聊天,整個行程都輕松不少。
說到底,乘客和司機都是為了生活奔波的普通人。乘客多一份理解,別覺得司機“拒副駕”是故意刁難,多站在司機的角度想想;司機也多一份靈活,別用拆座椅、鎖車門這種極端方式“勸退”乘客,有話好好說,遇到特殊情況也多體諒乘客。畢竟,一段順暢的行程,從來不是靠“單向妥協”,而是靠彼此的換位思考,互相體諒才能皆大歡喜。
你是否有過關于網約車副駕的尷尬經歷?如果司機勸你坐后排,你能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一起交流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