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期間,一位因獨特經營風格和幽默金句走紅網絡的“雞排哥”成為景德鎮最受關注的攤主。這個原本普通的小吃攤主,在流量推動下經歷了從線上爆紅到線下圍觀的戲劇性轉變,其經歷折射出短視頻時代素人走紅的典型軌跡。
李俊永的雞排攤因“情緒價值拉滿”的互動方式在短視頻平臺引發熱議。國慶假期前,他提前布置了10余個攤位應對客流,但實際場面遠超預期——光顧隊伍最長時超過百米,消費者等待兩三個小時才能購得雞排。這種熱度不僅讓李俊永獲得景德鎮文旅推薦官稱號,更促使當地成立專班維持秩序,其身份已從攤主轉變為城市文旅符號。
高強度工作帶來的疲憊感逐漸顯現。網友拍攝的視頻顯示,國慶首日李俊永邊制作雞排邊回應顧客提問,直播中仍保持高度互動。但連續四天工作后,他坦言每日僅能休息三四個小時。3日晚間收攤時,被顧客擠到墻角要求合影的場景,暴露出流量反噬帶來的困擾。面對“累到沒有情緒價值”的質疑,他通過社交賬號回應將全勤出攤,并承諾調整狀態。
這場流量盛宴催生出獨特的經濟生態。黃牛代排隊服務以每小時25-50元的價格出現,甚至衍生出200元代買“開攤第一份”的特殊服務。周邊商品開發迅速跟進,冰箱貼、鑰匙扣等文創產品在網絡平臺銷售,部分商家還公開售賣現場視頻。盡管瀏覽量可觀,但實際成交數據并不理想。
在商業變現浪潮中,李俊永保持克制。其雞排價格始終維持在6元未變,拒絕MCN機構簽約和直播帶貨邀約。這種清醒態度與部分走紅后迅速商業化的案例形成對比,也為其后續發展保留了更多可能性。
景德鎮成為這場流量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數據顯示,國慶期間當地酒店預訂量增長10%,部分住宿價格翻倍。大量游客專程前來打卡雞排攤,帶動了周邊餐飲和旅游消費。這種“一人帶火一座城”的現象,再次證明素人IP對地方文旅的拉動效應。
伴隨熱度而來的還有爭議。有質疑稱其使用的大豆油不適合高溫油炸,對此李俊永公開曬出健康證和檢測報告。更荒誕的是,出現攤主冒充其已故父親、假“雞排哥”出攤等亂象,迫使平臺限制非本人賬號的直播內容。
從淄博燒烤小哥到懷化理發師曉華,素人走紅已形成固定路徑:意外爆紅、流量圍堵、爭議質疑、商業開發。李俊永的抖音賬號在十余天內漲粉至84萬,個人經歷、家庭細節甚至燙傷疤痕都成為熱搜話題。這種過度關注既帶來機遇,也造成壓力。
直播間4萬人同時在線的盛況終會消退,正如理發師曉華爆火后日均客流回歸正常。對于這些意外走紅的普通人而言,如何在流量潮水中保持本真,成為比維持熱度更重要的課題。當圍觀人群散去,能留下的是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認可,而非被流量放大的表演性互動。
互聯網記憶的短暫性,或許反而保護了這些素人的真實。當“聽得懂話”的理發師和“情緒價值拉滿”的雞排哥不再需要刻意表演時,那份最初打動網友的質樸與真誠,才會在喧囂過后依然散發持久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