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科聚新聲”網絡新媒體主題沙龍第四期活動近日在百度大廈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以“走進百度:探討AI技術產業化應用與未來趨勢”為核心議題,吸引了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共同參與,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如何驅動產業變革展開深度對話。
活動中,百度技術團隊首次系統公開了其AI技術棧的四層架構體系。從底層芯片到深度學習框架,再到通用大模型與垂直行業應用,這一全鏈條布局凸顯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縱深。其中,“飛槳”開源平臺與文心大模型作為核心支撐,展現了從基礎研發到場景落地的完整技術路徑。參會者通過展廳互動體驗,直觀感受到百度智能云與飛槳平臺如何為制造業、金融業等傳統行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在自動駕駛體驗環節,與會嘉賓親身試乘了“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駕駛汽車。這款搭載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通過多傳感器融合與高精度地圖定位,實現了復雜路況下的穩定運行。現場演示中,車輛自主完成避障、變道、紅綠燈識別等操作,引發了關于智能交通體系建設的熱烈討論。
主旨演講環節,百度分享了AI技術在工業質檢、金融風控、能源調度等領域的實踐案例。例如,某汽車制造企業通過部署AI視覺檢測系統,將產品缺陷識別效率提升60%;某銀行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構建智能客服,年處理咨詢量突破2億次。這些案例印證了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一線的現實可能。
互動交流環節,技術倫理成為焦點話題。針對大模型“幻覺”問題,專家指出當前預訓練數據存在的偏見風險,建議建立動態清洗機制。關于中小企業AI應用門檻,與會者提出通過模塊化工具與行業模板降低技術接入成本。百度代表回應稱,將開放更多輕量化AI工具包,并聯合生態伙伴構建技術賦能體系。
作為新媒體科技傳播的系列活動,“科聚新聲”沙龍持續關注技術擴散與社會影響。本期活動特別設置了產業觀察環節,多位嘉賓提到AI技術正在從消費端向企業服務端滲透,預計三年內將成為智能設備的標配功能。這種技術下沉趨勢既帶來創新機遇,也對中小企業技術適配能力提出新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