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舉辦的GTC大會上,英偉達CEO黃仁勛以“AI教父”的姿態登場,拋出一系列震撼業界的科技動態。從AI原生6G網絡平臺到基于自動駕駛平臺的Robotaxi車隊,從性能躍升的下一代Rubin架構GPU到連接量子計算與GPU的NVQLink技術,英偉達與禮來、CrowdStrike、Palantir等企業的深度合作更彰顯其生態布局的野心。這場技術盛宴直接點燃資本市場——美東時間周二,英偉達股價盤中飆漲超6%,最終以4.98%的漲幅收于201美元,總市值逼近4.9萬億美元關口。
黃仁勛在演講中釋放的“重磅炸彈”遠不止于技術突破。他明確表示,Blackwell與Rubin兩代架構將驅動未來五個季度數據中心業務營收突破5000億美元,這一數字較華爾街預期高出12%,較高盛自身預測也超出10%。受此消息刺激,英偉達市值距離5萬億美元僅一步之遙,若成功跨越,將成為全球首家站穩此規模的企業。華爾街迅速調整預期,匯豐將目標價從200美元大幅上調至320美元,摩根士丹利等機構也紛紛看向300美元關口,暗示7萬億美元市值并非遙不可及。
技術路線圖的披露進一步強化市場信心。黃仁勛透露,Blackwell架構AI GPU已進入量產階段,美國本土臺積電產能全面啟動,預計全年出貨量將達2000萬塊,遠超上一代Hopper架構400萬塊的生命周期總量。更引人注目的是Rubin架構的顛覆性設計:采用第三代NVLink 72機架級超算的液冷無纜超級計算機,單機架算力達初代DGX-1的100倍,FP4推理性能3.6 Exaflops,訓練能力1.2 Exaflops,較Blackwell提升3.3倍。而2027年推出的Rubin Ultra架構更將性能推向新高度,FP4推理能力達15 ExaFLOPS,訓練能力5 ExaFLOPS,提升幅度超14倍。
在生態合作層面,英偉達的布局呈現“全棧式”特征。與諾基亞1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將催生AI-RAN產品線,6G網絡之上構建的云計算平臺有望為自動駕駛提供核心驅動力;與優步、Stellantis等車企的合作計劃2027年部署10萬輛L4級Robotaxi;與Palantir聯合開發的AI技術堆棧已獲美國零售商Lowe’s采用,用于構建全球供應鏈數字副本;與禮來共建的藥物研發超算工廠將部署超千塊Blackwell Ultra GPU,覆蓋從AI發現到臨床的全流程。
市場對“AI泡沫”的質疑被黃仁勛的正面回應擊碎。他強調,AI已進入“客戶愿意為模型付費”的商業化拐點,昂貴的算力基礎設施正形成“投入-回報”的正向循環。華爾街機構的數據為此提供支撐:全球DRAM和NAND存儲價格飆升,OpenAI達成萬億美元算力基礎設施交易,臺積電上調2025年營收增長預期至30%中段,共同印證AI需求的可持續性。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師指出,僅傳統計算向生成式AI的遷移就催生2萬億美元資本支出,AI應用軟件的廣泛落地證明這絕非泡沫。
生成式AI帶來的推理端需求被視為英偉達未來營收的最大增長極。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機構預測,全球AI基礎設施投資浪潮才剛剛開啟,規模可能達2萬億至3萬億美元。隨著臺積電、SK海力士等產業鏈企業財報超預期,市場對“AI長期牛市”的敘事邏輯愈發堅定。Truist Advisory Services首席策略師Keith Lerner感慨:“幾年前,5萬億美元市值還難以想象,如今市場已開始憧憬7萬億美元的未來。”這場由AI驅動的資本盛宴,正將英偉達推向全球科技產業的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