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人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宇樹科技正站在IPO的關鍵節點上,成為行業矚目的焦點。在國內已披露IPO進程的機器人企業中,宇樹明確表示將于2025年年底前提交申請,這一時間表使其成為后來者的重要參照。多家企業正通過提升性能或降低價格追趕宇樹,同時期待其IPO帶來的資本效應能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IROS學術會議上,宇樹發布了全尺寸人形機器人H2,其獨特的“人皮”設計引發關注。這款身高一米八的機器人頭部采用定制模具,雙眼嵌入攝像頭,整體外觀雖被評價為“獵奇”,但仍吸引了不少潛在客戶咨詢租賃價格,預計用于商業活動場景。租賃商透露,H2的日租金可能定在1萬元左右,具體價格將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宇樹的產品矩陣還包括不同尺寸的人形機器人和四足機器狗,覆蓋消費級和工業級市場,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品布局。
魔法原子副總裁陳春玉表示,宇樹的品牌影響力已形成,其他企業若想在市場中競爭,需強調差異化優勢,例如AI能力。魔法原子采用快慢雙模協同的機器人大腦架構,分別負責瞬時避障與語義理解,形成類似人類大腦的協作體系。陳春玉認為,硬件的可復現性已較高,真正拉開差距的是AI架構的系統設計。然而,并非所有企業都選擇在AI層面發力,部分廠商通過降低價格切入市場,試圖以成本優勢搶占標準化場景。
近期,松延動力和加速進化分別推出低價人形機器人,將購買門檻降至萬元以內。這種“對標宇樹、價格內卷”的策略成為行業新趨勢。然而,要形成真正的競爭優勢,企業還需在極限性能和交付能力上對齊。陳春玉坦言,宇樹的自研電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硬件工程性仍是研發難點。魔法原子通過極冷、極熱等極限工況測試暴露問題,推動迭代,試圖在性能上追趕宇樹。此前,某高校實驗室負責人曾體驗其他品牌機器人,發現其接口開放程度低,復雜運動算法難以部署,而宇樹的產品則能成功復現舞蹈算法,凸顯了交付能力的差距。
宇樹的早期投資人趙楠透露,創始人王興興早在2020年就堅持自建工廠,以確保產品一致性和穩定性。這一決策被視為宇樹能夠實現穩定交付的關鍵。松延動力負責人姜哲源也表示,公司正在建設自有工廠,但目前仍以手工線為主,交付規模與宇樹存在差距。陳春玉認為,宇樹在工程化能力和商業化路徑上的優勢不容忽視,魔法原子將專注于性能與成本的平衡,提升產品的可復制性和可交付性。
云深處作為“杭州六小龍”之一,近期發布了聚焦工業場景的人形機器人DR02,延續了其行業布局策略。盡管營收同比增長顯著,但與宇樹的十億元量級仍有差距。云深處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正在探索資本市場機會,但具體進展暫不明確。宇樹的IPO被投資人視為積極信號,某機構董事長表示,其資本化路徑為行業提供了可參照的范本,也讓投資人看到兌現預期的可能。姜哲源預計,明年市場熱情將推動行業放量,供應鏈成本有望進一步壓縮。
陳春玉強調,行業健康發展不應僅依賴單一標桿企業。人形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將出現多樣化的技術路線與商業模式,例如專注輪式或雙足、深耕C端或B端等。只要能在不同場景中找到確定性價值,市場就能容納足夠多的公司。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姚卯青則指出,機器人的真正價值在于上肢作業能力,而非單純的移動穩定性。他表示,作業操作的復雜度遠高于運動控制,需要系統性打磨硬件、算法和數據,具身智能是一個長期產業,需保持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