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創始人兼CEO雷軍近日現身武漢,宣布其位于光谷的小米智能家電武漢工廠正式投入運營。這一舉措標志著小米在智能制造領域再進一步,實現了從手機、汽車到家電的全產業鏈自主生產布局。
作為小米繼手機工廠和汽車工廠之后建設的第三座大型智能工廠,武漢家電工廠的投產具有戰略意義。此前,小米大家電業務長期依賴代工模式,隨著新工廠的啟用,公司將實現從研發到生產的全流程自主控制。這一轉變不僅回應了市場對"代工貼牌"的質疑,更體現了小米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深耕決心。
雷軍在近期活動中坦言,小米多年來承受著外界諸多誤解。他指出,公司獨特的創新模式和快速發展節奏常被誤讀為"缺乏核心技術"。但隨著手機工廠、汽車工廠和如今家電工廠的相繼落地,這些質疑聲已逐漸消散。數據顯示,近兩年小米大家電業務市場表現強勁,新工廠的投產將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該工廠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光谷速度":從2024年8月簽約到2025年10月投產,僅用時14個月,較行業平均周期縮短近半。項目一期投資25億元,占地50萬平方米,設計年產能達700萬套,預計年產值140億元。目前重點生產家用和中央空調產品,已形成研發、生產、物流一體化的高效運營體系。
工廠內部設有六大核心空調分廠,配備實驗樓和智能物流系統。依托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臺,采用AI技術和高度自動化生產模式,實現每6.5秒下線一臺空調內機的高效產能。未來規劃將擴展至冰箱、洗衣機等全品類家電生產,形成完整的"人車家全生態"制造體系。
選擇武漢作為首座家電工廠所在地,雷軍表示這既是戰略布局需要,也包含個人情感因素。作為湖北人,他早在小米入駐武漢時就規劃建設"萬人研發中心",目前研發團隊已達四五千人,并將繼續擴大規模。這種"技術反哺家鄉"的模式,展現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與戰略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