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臨近,一場聚焦青年力量的全球對話即將拉開帷幕。本屆峰會以“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在理念提出十周年的重要節點上,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領軍者將齊聚水鄉,為數字時代的全球治理貢獻智慧。
峰會前夕,大會組委會正式公布“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入選名單。這份涵蓋人工智能、數字治理、網絡安全等前沿領域的名單中,既有德國工程師、印度創業者,也有巴西公益組織負責人和埃及數字倫理研究者。這些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青年代表,不僅在各自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更展現出推動技術向善的強烈使命感。
來自越南的阮輝英在視頻發言中指出,當代青年正以獨特方式重塑技術發展軌跡。憑借對全球知識體系的深度整合,這代人不僅在人工智能訓練框架設計、跨境數字基建標準制定等層面發揮關鍵作用,更通過發起普惠性數字行動,將技術紅利延伸至教育、醫療、環保等民生領域。“我們既是技術革命的參與者,更是彌合數字鴻溝的橋梁構建者。”
墨西哥代表費爾南達·奇瑪強調平臺經濟下的協作價值。她以世界互聯網大會為案例分析稱,這種跨國界、跨代際的對話機制,為南北半球青年創造了技術轉移的“軟著陸”場景。通過共享代碼庫、聯合研發數字工具包等創新模式,發展中國家的基層社區正直接受益于前沿技術成果。
西班牙學者羅塞爾·阿爾梅納的關注點落在數字倫理層面。他帶領的跨學科團隊正在開發全球首個青少年數字權利評估體系,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隱私保護、算法透明度等指標的可視化追蹤。“青年不應只是技術規則的接受者,更應成為數字文明新范式的定義者。”這份正在起草的《青年數字治理宣言》,已獲得37個國家青年組織的聯署支持。
吉爾吉斯斯坦代表祖努諾娃·努里扎則從文化維度展開論述。她發起的“數字絲綢之路青年營”項目,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重現絲綢之路歷史場景,讓不同文明的青年在數字空間開展文化對話。該項目上線半年即吸引超過12萬用戶參與,相關成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案例庫。
據組委會透露,峰會期間將設置“青年解決方案工作坊”“數字治理模擬聯合國”等特色環節。20位領軍者將與諾貝爾獎得主、國際組織負責人展開閉門研討,其形成的《青年數字行動倡議》有望納入大會成果文件。這場智慧盛宴不僅展現著數字原住民的創造力,更預示著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格局的深刻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