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為規范電池市場術語使用,避免消費者對半固態電池與固態電池產生混淆,國家相關部門正著手制定新標準,擬將“半固態電池”正式更名為“固液電池”。這一調整旨在通過統一命名方式,厘清技術分類邊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從技術原理來看,固液電池與固態電池存在本質差異。前者仍保留部分液態電解質,通過引入固態電解質材料優化性能;后者則完全摒棄液態成分,采用全固態電解質結構。這種結構差異直接導致兩者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等核心指標上拉開差距。據技術資料顯示,固液電池的能量密度較傳統鋰電池提升30%至50%,充電效率也有所改善,但液態成分的存在仍使其面臨一定的安全風險。
相比之下,固態電池的技術突破更為顯著。其能量密度可達固液電池的1.5倍以上,支持“10分鐘充至80%”的超快充電模式。更重要的是,由于徹底消除液態電解質,固態電池從根源上杜絕了漏液和起火隱患,循環壽命更突破1萬次大關。這些特性使其在動力電池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尤其適合對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嚴苛的場景。
行業專家指出,此前“半固態電池”的模糊定義導致市場亂象頻發。部分企業利用術語歧義進行概念炒作,既誤導了消費者選擇,也干擾了技術路線競爭。新命名標準的出臺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明確技術分類,幫助汽車廠商和終端用戶準確識別產品特性,從而遏制不實宣傳,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