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屆沿滬寧創新成果展示交易會上,中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兩項突破性技術成為焦點。這家由中國郵政集團控股的科創板上市企業,以“引領物流科技,讓傳遞更簡單”為核心理念,展示了其針對物流行業痛點的創新解決方案,吸引了眾多行業專家與企業代表駐足交流。
“我們此次帶來的‘移動分揀平臺’,專門解決物流旺季的產能瓶頸問題。”公司品牌宣傳部負責人袁晶晶介紹,傳統分揀中心受限于固定場地,難以應對臨時性需求激增,而該平臺通過模塊化設計,可在4小時內完成部署并投入使用。其核心創新在于將高速分揀線集成至運輸車廂,結合自主開發的自動液壓控制系統,無需叉車或吊機即可實現箱體快速裝卸,靈活運輸至全國任意地點。
據技術團隊介紹,該平臺分揀效率顯著提升:中件分揀能力超過5000件/小時,小件分揀能力突破6000件/小時,可高效應對電商大促、節假日等場景下的爆發性分揀需求。目前,該技術已在國內多個物流樞紐試點,實際運行中縮短了30%以上的分揀時間,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彈性產能解決方案。
另一項“無人化技術矩陣”則展現了中郵科技在智能化領域的系統布局。該矩陣覆蓋從供件、分揀到末端配送的全流程,通過機械臂自動供件系統、全自動小件分揀設備以及無人物流車等核心技術,實現了關鍵環節的無人化作業。例如,機械臂可精準識別不同規格包裹,自動完成供件動作;無人物流車則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實現復雜路況下的自主導航與配送。
“這些技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數據互聯形成協同效應。”袁晶晶指出,無人化技術矩陣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通過算法優化提升了整體效率。例如,在末端配送環節,無人物流車與智能倉儲系統實時交互,動態調整配送路線,使單日配送量較傳統模式提升40%。
作為普陀區智能制造與科創領域的標桿企業,中郵科技已構建起以智能分揀、傳輸、倉儲系統為核心的全鏈路產品體系。此次展示的兩大技術,正是其“技術+場景”雙輪驅動戰略的集中體現。公司研發團隊透露,未來將聯合沿滬寧產業帶的產學研機構,深化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合作,推動智能物流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