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近日迎來了一場備受矚目的行業盛會——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AI賦能汽車軟硬件融合創新論壇”。這場匯聚了整車制造商、科技企業、軟件開發商及芯片供應商的論壇,聚焦AI技術如何重構汽車產業生態,為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多元視角。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基礎軟件分會秘書長張文杰在論壇上表示,AI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成為推動汽車行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他強調,軟硬件的深度協同不僅是技術演進的方向,更是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口。來自梅賽德斯-奔馳、深藍汽車、百度等七家企業的代表,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梅賽德斯-奔馳中國自動駕駛與車聯網執行副總裁王忻分享了百年車企的智能化轉型路徑。他指出,奔馳始終將質量、安全、舒適與設計作為核心基因,通過底盤科學設計、大規模碰撞測試及“PRE-SAFE”主動安全技術,構建了覆蓋芯片到云端的全域安全體系。作為全球首個獲得車載大模型安全認證的國際車企,奔馳已在量產車型中實現L3級自動駕駛,其全域解耦架構更將網絡安全、功能安全及數據隱私保護深度融合。
深藍汽車軟件開發總經理蘇琳珂從實踐角度闡述了AI對汽車研發模式的顛覆。面對大模型延遲、算力瓶頸等挑戰,深藍汽車通過端云融合、多端適配及模型蒸餾技術,在電池與電驅系統控制領域取得行業領先效率。其打造的“B端與C端一體兩翼”生態體系,通過AI在供應鏈、研發及產品應用的全鏈路部署,為車路云一體化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謝天展示了AI如何重塑人車交互體驗。基于文心大模型X1.1與20年地圖數據積累,百度推出的全球首個AI原生地圖“小度想想2.0”,通過端到端語音語言大模型實現了近乎真人級的自然對話。該系統在跨端記憶、實時理解及多智能體協作方面取得突破,能夠主動學習用戶習慣,為1500萬輛汽車、超5億次月度交互提供個性化服務。
東軟睿馳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裁兼CTO杜強提出了軟件架構層面的創新方案。面對算力提升、成本控制與安全合規的多重挑戰,東軟睿馳打造的“全棧軟件平臺”覆蓋操作系統、中間件到應用層,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通過平臺化與模塊化設計,該方案助力車企縮短研發周期、降低開發成本,構建可迭代的汽車智能系統。
車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劉曉貝聚焦數據效率問題。他指出,當前車企在數據采集、傳輸及云端處理方面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的痛點。車凌科技通過輕量化數采SDK、邊緣計算及“雙規則影子模式”等創新方案,實現車端與云端的高效協同,大幅降低百萬級車輛規模下的帶寬與云資源消耗,為AI診斷、智能維保等場景提供技術支撐。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應用工程副總裁鄧堃從芯片層面解讀了軟硬件融合趨勢。隨著AI大模型與車載芯片性能提升,黑芝麻智能形成的“華山”系列高性能智駕芯片與“武當”系列跨域融合芯片雙產品線,通過高算力SoC與AI工具鏈的結合,推動端到端全棧輔助駕駛、多元傳感器融合及大模型輕量化部署,為整車系統級降本提供硬件基礎。
上海瀛之杰汽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龐勇將視角轉向營銷領域。在產品同質化背景下,瀛之杰構建的“人-車-客-場-云”數字化營銷新基建,通過覆蓋消費者、車輛、門店與主機廠的全鏈路數據模型,服務40余個品牌、數萬家門店。其提出的“3566模型”通過低成本建店、六大能力打造和六化轉型,推動銷量與客戶滿意度雙提升。
這場論壇不僅展現了AI技術從單點突破到全鏈融合的演進路徑,更通過產學研各方的深度協作,為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多元化解決方案。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當AI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唯有開放共享的生態體系與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中占據先機。
隨著AI技術在汽車產業中的廣泛應用,行業人才需求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在汽車工程、人工智能等領域深造,以適應這一快速變革的行業需求。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的接受度也在持續提升,AI技術對汽車工業的改造正從研發端延伸至消費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