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與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先后對人工智能(AI)領域的泡沫風險發出警示時,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卻以更激進的姿態表達了對AI產業未來的堅定信心。在近期一檔播客節目中,這位半導體行業領袖不僅重申了對AI技術的樂觀預期,更將OpenAI視為可能改寫全球商業格局的"下一個萬億美元級企業"。
黃仁勛的核心論點建立在對計算需求持續膨脹的判斷上。他提出AI發展遵循"三大擴展定律":預訓練階段的數據積累、后訓練階段的模型優化,以及持續消耗算力的推理階段。其中推理環節被視為關鍵突破口——從智能客服的即時響應到視頻生成的復雜運算,每個交互場景都在驅動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思考時間越長,答案質量越高,這直接轉化為對計算資源的永恒需求",黃仁勛用基礎物理學邏輯解釋稱,這種需求模式將使AI擺脫傳統技術周期的波動規律。
這種技術判斷正轉化為實質性的商業布局。英偉達宣布與OpenAI達成歷史性合作協議,不僅提供數百萬臺GPU構建的10GW級AI數據中心,更計劃在未來分階段投入1000億美元。黃仁勛透露,這場合作始于OpenAI數年前的投資請求,當時受限于資金規模未能達成,"現在看來,我們當時應該傾盡所有資源支持他們"。
合作框架遠超傳統供應商關系。英偉達將深度參與芯片架構優化、AI工廠建設乃至軟件生態構建,目標是協助OpenAI建立"完全自主的超大規模基礎設施"。黃仁勛將這種關系類比為馬斯克與SpaceX的共生模式,強調雙方正在共同應對用戶規模與計算需求的"雙重指數增長"。他特別指出,推理環節的算力消耗較一年前已呈現百億倍增長趨勢,這種爆發式需求驗證了其技術路線圖的正確性。
面對業界對AI估值過高的普遍質疑,黃仁勛認為當前討論忽視了技術革命的本質。"通用計算時代已經終結,加速計算與AI正在引發所有行業的代際變革",他以工業革命類比當前變革,強調英偉達的技術優勢使其成為超大規模企業的必然選擇。數據顯示,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季度收入已突破25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400%,這種增長軌跡與其AI發展定律形成強烈互證。
在具體合作層面,英偉達提供的不僅是硬件支持。雙方將聯合開發針對推理優化的新型芯片架構,同時構建能夠實時調整算法的智能系統。黃仁勛特別提到,未來的AI工廠將實現訓練與推理的無縫銜接,這種技術整合能力正是OpenAI選擇深度綁定英偉達的核心原因。盡管市場存在對AI基礎設施過度建設的擔憂,但黃仁勛堅持認為,持續膨脹的計算需求將使現有投資獲得超額回報。
這場價值千億美元的賭注,本質上是技術信仰與商業邏輯的雙重下注。當多數科技領袖開始調整AI發展預期時,黃仁勛選擇將英偉達的未來與OpenAI深度綁定。這種戰略選擇既源于對技術本質的理解,也包含對產業變革節奏的精準把握——正如他反復強調的:"我們正在見證的,是改變人類與機器交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