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系列自發布以來,憑借命名調整、定價策略及獨特的背屏設計,迅速成為科技圈焦點,全網討論熱度持續攀升。然而,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近日發布的一份市場預測報告,卻為這款新品蒙上了一層陰影——他指出,小米17系列出貨量已被下調20%,預計總銷量將難以達到前代小米15系列約800萬部的成績。這一觀點一經拋出,立即在業內引發廣泛爭議。
面對外界質疑,小米合伙人盧偉冰與公關總經理王化迅速作出回應。與此同時,科技領域知名博主“糧廠研究員Will”也公開發聲,直指郭明錤的分析邏輯存在明顯缺陷,結論不夠客觀。Will詳細拆解了郭明錤報告中的推理鏈條:從“17標準版銷量未達預期”到“小米向供應鏈砍單”,再到“標準版砍單量超過Pro/Pro Max”,最終得出“小米17系列整體出貨量下調20%”的結論。他指出,這一推理過程中存在兩大關鍵漏洞。
首先,Will認為,若標準版銷量真如預測般低迷,小米理應在首銷階段就大幅削減出貨量。但實際情況是,在預售期比小米15系列縮短2天的情況下,小米17系列仍實現了超100萬臺的出貨量。這一數據表明,Pro和Pro Max型號的強勁表現,完全彌補了標準版的銷售缺口。換句話說,標準版的“不及預期”并未對整體銷量造成實質性影響。
其次,Will強調,砍單標準版的數量超過Pro/Pro Max,并不能直接推導出系列整體出貨量下調20%的結論。他解釋稱,Pro/Pro Max的銷售占比遠超小米內部預期,這一情況在產品發布前難以準確預判,因此企業通常不會按照如此高的比例備貨。發布會后,即使需要追加訂單,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市場上缺貨的主要是Pro Max 1TB版本,供應鏈不可能激進地按照全生命周期標準版的缺口進行補貨。
Will還進一步指出,產業鏈備貨調整本就是一個動態過程。以蘋果為例,iPhone 17系列在發布前就進行過一次備貨調整,隨后根據發布會后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優化。而郭明錤的報告中暗示小米17系列是在發布后才因悲觀情緒而砍單20%,這種表述顯然有失客觀。
盧偉冰也在社交媒體上明確表態,稱小米17系列有信心銷量超越前代小米15系列。他特別提到,標準版缺少1TB版本確實影響了首銷數據,但小米已接受用戶反饋,決定增加1TB版本的量產,并將于10月5日開始交付。盧偉冰還透露,此次Pro Max型號銷售表現最佳,Pro版本緊隨其后,產品結構得到歷史性改善,輕松跨越6000元價位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