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亞在華戰略邁入全新階段,其位于江蘇如皋的工業生產基地將于今年12月正式交付國產Super系列重型卡車。作為斯堪尼亞全球第三個生產基地,該基地嚴格遵循國際統一標準,確保“中國制造”產品與歐洲品質保持同步。這一布局不僅縮短了交付周期——從進口模式的7-8個月壓縮至6-8周,更通過本土化生產為市場擴張奠定基礎。

價格策略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斯堪尼亞銷售(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David K?lls?ter明確表示,國產車型將優先保障與歐洲同源的高性能標準,但為擴大市場份額,價格體系將具備靈活性。這一表態暗示,中國用戶有望以更具競爭力的成本獲得高端重卡產品。數據顯示,斯堪尼亞在中國深耕60年雖積累品牌口碑,但市場份額仍有提升空間,本土化生產被視為突破瓶頸的關鍵。
戰略轉型的核心在于構建“運營伙伴”生態。斯堪尼亞亞洲工業運營總裁Ruthger de Vries強調,企業正從單一產品供應商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轉變。通過“無憂解決方案”,覆蓋購車、租賃、車隊管理、二手車處置等環節,幫助客戶專注物流主業。為此,經銷商網絡將大幅擴容:2025年底從27家增至40家,2026年底突破70家,同時角色升級為具備物流運營、金融保險等綜合能力的“經銷運營商”。
經營性租賃業務的推出標志著服務模式創新。2025年8月,斯堪尼亞在中國市場首推牽引車經營性租賃,提供零首付、5-8年超長期融資及季節性還款方案。該模式融資滲透率達60%,依托產品三年/百萬公里后仍保持50%殘值的優勢控制風險。斯堪尼亞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猛指出,業務成功需經銷商具備車輛運營能力,并嚴格評估承租人業務健康度,形成風險共擔的生態鏈。

服務體系升級聚焦硬件與軟件雙輪驅動。零部件中心倉儲面積擴容至6000平方米,零件種類增至7000種,并在武漢、天津、成都設立前置倉,構建“150公里服務半徑圈”。服務內容方面,推出“車隊顧問”“車隊關懷”等增值服務,通過斯堪尼亞APP實現數字化管理。企業正調研翻新零件與二手件業務可行性,為不同車齡車輛提供性價比維護方案。
產品規劃呈現“柴油為主,電動待發”的特征。首批國產Super系列柴油重卡以燃油經濟性、可靠性和駕駛舒適性為賣點,沖擊高端市場。對于電動化趨勢,Ruthger de Vries透露,歐洲已具備電動卡車量產能力,未來將根據市場時機引入新能源產線。同時,如皋基地將生產特種車底盤,拓展消防車、房車等應用領域,提升本土化供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