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小企業AI落地“不會用、用不起、用不好”的痛點,阿里云給出了一套全鏈路解決方案。
AI對于中小企業的分量有多重?
ServiceDirect在《2025中小企業AI報告》中指出,77%的全球中小企業已定期使用AI工具,其中32%的企業每周使用至少7種AI產品。中國市場雖起步稍晚,但增長動能強勁。
這意味著,不擁抱AI的中小企業,在新時代商業競爭中將直接陷入效率劣勢。
針對中小企業AI落地“不會用、用不起、用不好”的痛點,今年2025云棲大會已備好破局路徑。9月24日,中小企業AI應用規模化發展論壇在云棲小鎮舉行。論壇聚焦AI時代的關鍵轉型節點,拆解AI應用落地的核心趨勢與實踐機遇,從技術路徑到工具支撐,為企業智能化轉型提供“從困惑到落地”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AI應用落地的四部曲
AI技術的商業價值正在被驗證。
會議一開始,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中小企業事業部總裁張亮就拋出了一組數據:自2023年4月通義千問大模型正式發布后,初期中小企業在大模型上的支出處于“低水位”,但2024年開年后增長曲率明顯變化,2025年增速進一步陡峭。2025年8月較2024年1月,百煉平臺上中小企業的大模型支出翻了約200倍。
這一轉向背后,是企業對“AI實用化”的追求。張亮解釋,在技術內核上,大模型具備跨行業遷移與復雜任務處理的能力;同時,隨著工程化條件的成熟,技術落地的門檻下降,成本變低,AI會把所有的行業都重構一遍。

AI要服務中小企業,首先需要“好用的技術底座”。會上,阿里云副總裁、通義大模型業務總經理徐棟拆解大模型迭代邏輯。
從時間線來看,通義家族的進化速度與廣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2023年4月通義千問初代發布,僅支持基礎文本任務;2024年進入多模態爆發期,Qwen-VL、Qwen-Audio、Wan相繼落地;2025年則迎來全棧升級,在云棲大會首日主論壇發布 7 款覆蓋語言、語音、視覺、多模態領域的大模型新品。
徐棟指出,通義大模型的研發始終圍繞OmniModel(耳聰目明、能說會畫)、ReasoningModel&Agent(復雜任務拆解與環境交互)、BaseModel(更多知識、更高效率)三大核心目標。這些技術突破,正是中小企業“用得起、用得好”AI的前提。截至目前,通義大模型已服務全球30多萬企業級客戶,成為開發者與中小企業的重要支撐。


有了好的模型,還需“能承接的底座”。阿里云智能集團專有云產品總監謝寧帶來的AIStack大模型一體機的全棧解決方案,其開箱即用零門檻、極速性能控成本、兼容靈活易擴展、算力多元全適配等優勢,精準對應中小企業需求,助力中小企業從“有算力”到“能落地”。
技術內核與基座搭建好后,AI的價值終究要落到具體場景中。阿里云智能集團中小企業事業部解決方案架構及創新拓展部總經理楊國彥,以智能內容生產、教育AI、直播AI、數字員工四大高頻場景為例,給出了具象答案。
舉個例子,在智能內容生產領域,通義靈碼與Qwen3-Coder的組合已為開發者編寫超30億行代碼,插件下載量突破2000萬次;某家企業開通該工具僅30天,Java開發效率就提升30%。97%的活躍開發者靠其智能補全功能,從“重復編碼”轉向“價值創造”。


至于面對中小企業AI落地的“最后卡點”——缺乏標準化流程,阿里云智能集團客戶服務與體驗部總經理沈乘黃,帶來了4R(Requirement需求分析、Resolution方案實施、Rate指標定義、Review效果優化)標準服務框架,為落地保駕護航。
沈乘黃介紹,依托4R框架,團隊已將AI落地服務滲透到制造業、醫療、金融、零售等12大行業,每個行業均形成“可復用、可快速復制”的標準解決方案,避免企業從零摸索。
不難看出,從技術底座筑牢根基,到硬件支撐承接算力,再到場景落地兌現價值、服務閉環保駕護航,阿里云為中小企業AI應用落地,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閉環方案。
多重核心價值接連釋放
會上,阿里云集中釋放多重核心價值。
定位中小企業“第一個AI員工”的萬小智正式對外發布。這款集成四大核心能力的AI員工,讓不懂代碼、設計、SEO的中小企業老板,也能輕松搞定官網開發、視覺設計、在線客服與內容創作。
效率上,萬小智實現“分鐘級交付”:1分鐘輸出方案、5分鐘完成極速搭建、10分鐘部署上線,較傳統模式效率大幅躍升。
更關鍵的是萬小智能讓官網“上線即迎客”,自動學習官網內容,生成應答知識庫;還能挖掘高價值的流量關鍵詞,創意具有傳播力的內容選題,提高收錄效果。據透露,萬小智基礎版首年價僅450元,還包含云服務器、數據庫、OSS存儲等云資源。

在阿里生態聯動上,阿里云&天貓AI新品類聯合扶持計劃正式發布。技術端,阿里云提供全球頭部的“云+AI”能力,通過特定模型限時優惠、“云+AI”疊加折扣、一對一技術支持等,幫品牌商家從概念到產品快速落地;經營端,天貓免費提供生意參謀、達摩盤等數據工具,以及全站推、淘寶聯盟、經營陪跑等營銷工具,為商家提供全鏈路經營支持,實現產品冷啟到打爆。
據介紹,計劃重點覆蓋XR設備、智能機器人、智能飛行三大熱門品類,未來還將整合淘系與站外資源,打造AI新品類專屬營銷IP。首批意向品牌包括XREAL、靈宇宙、元蘿卜等。

此外,挖地兔、廣益集思、海鏡潮生、中天建設集團、國聯政信、招鯉科技六家企業與阿里云完成簽約儀式。此次簽約進一步擴容阿里云AI火花先鋒企業矩陣。
阿里云如何托底AI應用實戰?
實踐層面,博登智能、聽力熊、邦彥NuwaAI、瞳行科技分別從AI數據基礎、青少年智能終端、數字人協同、視障輔助科技四大維度,分享了AI技術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地的實戰經驗。
博登智能是國內領先的AI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深耕于AI大模型、自動駕駛、具身智能、AI醫療等垂直場景。創始人&CEO趙捷介紹,數據標注長期面臨“標注效率低、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的困境。基于此,博登智能依托自動化標注模型、預標注算法庫及多級質量校驗體系,推出數據處理平臺BASE,其標注效率最高可提升7倍、平均降低成本40%,日產能更是達到千萬幀級。
專注于青少年市場的聽力熊,則聚焦大模型時代青少年超級終端的創新,曾打造多款現象級產品,智能硬件累計出貨量超1000萬。會上,創始人&CEO袁琳帶來的AI學伴電話X3,為7-14歲青少年量身定制。這款產品深度使用了Qwen3系列模型、Qwen-VL視覺理解模型和Qwen3-ASR/Cosyvoice語音技術,將硬件產品轉變為孩子身邊有溫度的“成長伙伴”。
邦彥NuwaAI以“普惠型”數字人破局。智能體數字人產品線總裁姜玲玲帶來的NuwaAI智能體數字人平臺打破了數字人創作的高門檻,以“8塊錢起步、3分鐘生成形象視頻、5分鐘實現對話”的輕量化優勢,讓個人和企業都能快速落地數字IP。其“真人+數字人搭檔”模式,精準解決了多個場景的痛點。
瞳行科技的分享則傳遞出AI的公益溫度。據《柳葉刀·公共衛生》數據,全球中重度視力障礙(MSVI)人群達2.95億,中國占4592萬,但現有輔助產品服務嚴重缺失。針對這一現狀,瞳行科技推出“瞳者·助盲AI眼鏡”。市場總監陳剛介紹,該眼鏡通過雙超廣角攝像頭(121°視場角)捕捉環境畫面,借助阿里云多模態融合技術實現“感知-運算-反饋”閉環:實時音視頻通信(RTC)保障畫面實時采集,整體避障延遲低至300ms,與人類反應相當。




四家企業的實踐雖聚焦不同領域,卻共同依托阿里云的技術支撐,突破技術門檻與資源限制,在AI時代的競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增長路徑。
至此,中小企業AI應用規模化發展論壇順利落幕,而中小企業的AI探索并未止步。阿里云用實踐證明:AI不是零散的技術工具,而是覆蓋技術、硬件、場景、服務的全鏈路解法。博登智能、聽力熊等實戰案例,更給了企業嘗試的底氣。
當更多中小企業借勢阿里云這套閉環方案,將AI 融入日常業務經營,那些“降本 30%”“效率翻番”的驚喜,終將變成行業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