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場以“推進能源革命、共建綠色山西”為主題的新能源環保科普活動在太原拉開帷幕。作為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的七大主題活動之一,本次活動通過互動體驗、實物展示和主題講座等形式,向300余名學生普及新能源知識,展示山西在能源革命中的實踐成果。
活動現場設置了新能源科普知識和科技成果兩大展區。在科普知識展區,一塊名為“一度電的旅程”的展板吸引了眾多學生的目光。講解員通過動態線條演示,展示了電能從光伏板、風電機組和抽水蓄能電站出發,經過特高壓輸電線路和小區配電箱,最終抵達千家萬戶的全過程。“原來我們用的每一度電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太原市杏花嶺區第十二中學校的學生們圍在展板前,一邊聽講解一邊討論。
科技成果展區則更注重互動體驗。學生們親手操作抽水蓄能站演示裝置,按下開關后,水流驅動水輪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燈泡隨之亮起;在騎行發電站,他們通過蹬車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直觀感受能量轉換的過程。“以前覺得新能源很抽象,現在通過動手操作,終于明白了它的原理。”一名學生興奮地說。
活動還邀請了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成員、山西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極地清潔能源裝備與系統研究中心常務負責人郭棟梁,為學生們帶來一場題為“南極科考新能源改革事跡”的主題講座。他結合自身科考經歷,詳細介紹了中國南極秦嶺站清潔能源系統的建設過程和技術難點,并分享了極地科考生活中的趣事與感悟。“在南極,我們依靠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維持科考站的運轉,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新能源的重要性。”郭棟梁說。
為了讓專業知識更通俗易懂,活動組織者采用了提問互動的方式。山西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黨政辦公室宣傳主管潘崇帥表示:“我們會問學生‘你知道哪些能源?’‘哪些是一次能源,哪些是二次能源?’通過逐步引導,將復雜的技術概念轉化為簡單易懂的語言。”這種教學方式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大家紛紛舉手回答問題,現場氣氛熱烈。
13歲的學生艾世康在活動結束后感慨道:“這次能源低碳之旅太值了!我們不僅看到了風電、光伏的實物展示,還玩了互動裝置,甚至和南極科考隊員交流了感受。”他表示,通過這次活動,自己對新能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發了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活動組織者表示,希望通過宣講南極科考故事和科普新能源知識,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同時引導公眾樹立節能、降耗、減排的環保理念。“從孩子們眼中的好奇與向往,到公眾對新能源應用的深入理解,我們正在以‘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的方式,為山西推進能源革命貢獻力量。”潘崇帥說。隨著活動的持續開展,綠色低碳的種子正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