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云棲大會的舞臺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以一場醞釀已久的演講,向外界傳遞出強烈的戰略信號。這位曾以低調著稱的技術派掌門人,首次以近乎半小時的公開演講搭配PPT的形式,系統闡述了阿里巴巴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深度布局。這場被業內視為"AI宣言"的演講,不僅讓資本市場為之震動,更將阿里推上了全球AI競賽的核心賽道。
吳泳銘提出的"超級人工智能(ASI)"愿景,在科技圈引發強烈反響。他直言AGI(通用人工智能)僅是起點,人類需要向具備自主迭代能力的ASI邁進。這一判斷背后,是阿里對技術演進路徑的清晰規劃:從智能涌現到工具使用,最終實現超越人類的自我進化。為支撐這一目標,阿里云宣布將原有3800億元的AI基建投入持續加碼,計劃在未來十年打造覆蓋全球的智能算力網絡。據測算,到2032年其數據中心能耗規模將較2022年增長十倍。
資本市場對這場戰略轉型給予熱烈回應。9月24日港股收盤時,阿里巴巴股價單日飆升9.16%,市值激增近3000億港元。這種市場熱情并非偶然,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團收入達333.98億元,同比增長26%,創下近三年最高增速。更值得關注的是,AI相關收入已連續八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在本季度外部商業化收入中占比突破20%。
在技術突破層面,阿里云此次發布的七大模型產品構成完整技術矩陣。其中旗艦模型Qwen3-Max憑借36T預訓練數據和萬億級參數,在復雜指令遵循、工具調用等維度實現突破,性能指標已超越GPT5等國際頂尖模型。新推出的語音大模型通義百聆Fun更顯創新,其語音合成模塊可提供上百種預制音色,覆蓋客服、直播電商等八大應用場景。據阿里云CTO周靖人透露,團隊正通過分布式訓練架構優化,將千億參數模型的訓練效率提升40%。
面對全球AI軍備競賽,阿里選擇差異化突圍路徑。在算力層面,其展出的單柜144節點高密度服務器和HPN8.0網絡架構,將集群計算效率提升至行業領先水平。生態建設方面,與英偉達在Physical AI領域的合作頗具戰略意義,雙方共建的具身智能開發平臺,可使機器人訓練周期縮短60%。這種"硬件+生態"的雙重布局,正在重構全球AI產業格局。
在商業落地維度,阿里云百煉平臺的進化值得關注。該平臺日均模型調用量過去一年增長15倍,其核心優勢在于企業級安全架構和全鏈路自研能力。平臺高級產品專家徐志遠指出,通過將行業實踐經驗模板化,中小企業Agent開發成本可降低70%。這種"技術普惠"策略,正在幫助阿里構建獨特的生態壁壘。
盡管占據中國AI云市場35.8%的份額,阿里云仍面臨激烈競爭。火山引擎憑借14.8%的市場份額快速崛起,華為云則在政企市場形成強力挑戰。對此,吳泳銘展現出技術領導者的戰略定力:"未來全球可能只有5-6個超級云計算平臺。"這種判斷背后,是阿里云在算力集群穩定性、模型服務能力和生態繁榮度三個維度的全面發力。數據顯示,其AI基礎設施投入已累計超過千億元,這個數字仍在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