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因其動力特性,車身重量普遍高于傳統燃油車,這使得輪胎承受的壓力顯著增加。若日常駕駛中出現以下三個異常信號,車主需格外警惕,這可能是輪胎存在安全隱患的預警,應及時前往專業門店檢查或更換輪胎,避免繼續行駛帶來更大風險。

首先是胎面鼓包現象。新能源汽車車身較重,當輪胎遭遇外力沖擊(如快速通過坑洼、碾壓馬路牙子)時,胎側簾線可能斷裂,導致胎面局部隆起形成鼓包。這種鼓包的輪胎內部結構已受損,抗壓能力大幅下降,繼續行駛時,尤其是高速行駛時,爆胎風險會急劇增加。一旦發現胎面鼓包,必須立即更換輪胎,切勿因“短途行駛”而心存僥幸。
其次是胎紋深度不足。胎紋是輪胎抓地力的核心保障,新能源汽車加速性能強,若胎紋過淺,雨天行駛時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會顯著降低,導致車輛“打滑”,剎車距離也會明顯延長。車主可通過觀察胎紋內的磨損標記(凸起的橡膠條)來判斷胎紋深度,若胎紋與標記齊平,說明胎紋深度已低于1.6毫米的安全標準,必須及時更換輪胎。
最后是輪胎偏磨問題。若輪胎內側或外側的胎紋磨損速度明顯快于另一側,通常表明車輛存在“四輪定位不準”的問題。繼續行駛不僅會加劇輪胎的不均勻磨損,還可能導致車輛跑偏、耗電量增加。發現偏磨后,車主應先到專業門店進行四輪定位,調整車輛參數,再根據輪胎磨損程度決定是否需要更換輪胎。若磨損嚴重,即使完成定位也需立即更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