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最新信息顯示,嵐圖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2日完成重要人事調整,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職務均由現任CEO盧放兼任。這位畢業于同濟大學的49歲管理者,自2019年執掌嵐圖以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激烈競爭中帶領企業實現關鍵突破。

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正經歷深度變革,嵐圖汽車憑借精準市場布局交出亮眼成績單。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累計交付量達81768輛,同比增幅達92%。其中嵐圖FREE+、知音、夢想家等主力車型持續發力,形成覆蓋中高端市場的產品矩陣。這種增長態勢在行業價格戰頻發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此次管理層調整與嵐圖港股上市進程密切相關。繼8月22日東風集團股份宣布啟動介紹上市、9月15日完成股份制改革后,企業進入上市沖刺關鍵期。據知情人士透露,選擇內部高管兼任而非引入外部董事長,可避免業務熟悉期帶來的戰略空窗,確保公司發展方向的連貫性。
從決策機制優化角度看,董事長與CEO職務合一顯著提升了運營效率。在涉及上市文件簽署、重大戰略決策等環節,雙重身份使盧放能夠直接貫通董事會與執行層,減少溝通成本。這種架構在應對華為戰略合作落地、新車密集上市等復雜局面時,展現出獨特的機制優勢。
作為東風集團新能源轉型的核心載體,嵐圖承載著雙重使命。既要實現品牌向上突破,又要探索央企體制機制創新。盧放此前曾強調,嵐圖要打造"自主運營的最佳實踐",此次人事調整正是這一戰略的延續。在保持戰略自主性的同時,通過內部培養的管理層確保與集團轉型節奏的同步。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這種過渡性安排符合企業成長規律。對于處于快速擴張期的新能源車企,集中決策權有助于把握市場窗口期。待上市完成后、運營體系成熟時,再逐步推進治理結構規范化,是更具戰略彈性的選擇。
隨著嵐圖追光L、嵐圖泰山等新車型陸續上市,企業正形成更完整的產品譜系。在資本運作與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盧放身兼雙職的安排,實質上是在戰略定力與執行效率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為企業在新能源賽道的中場決戰提供組織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