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舉辦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兼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吳泳銘發表了重要演講。他明確指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成必然趨勢,但這僅僅是起點,真正的目標在于發展出能夠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ASI)。
吳泳銘首次詳細闡述了阿里巴巴通往ASI的三階段發展路線。第一階段是“智能涌現”,即AI通過學習海量人類知識,具備泛化智能的能力。第二階段為“自主行動”,AI將掌握工具使用和編程能力,以輔助人類,這是當前行業所處的階段。第三階段則是“自我迭代”,AI將連接物理世界并實現自學習,最終全面超越人類。
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吳泳銘明確了阿里云的AI戰略路徑。作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阿里云將通過兩大核心路徑推進AI戰略:一是堅定開源開放路線,致力于將通義千問打造成“AI時代的Android”;二是構建作為“下一代計算機”的超級AI云,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
為支撐這一愿景,阿里巴巴正在積極推進一項為期三年、總投資達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并表示將持續追加更大投入。根據遠期規劃,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比2022年(即生成式AI元年)提升10倍,以迎接ASI時代的到來。
關于超級人工智能到來后人類與AI的協作關系,吳泳銘認為,這將是一種嶄新的協同方式。他舉例說,程序員已經能夠通過Coding工具,在12小時內創造出所需的系統,這展示了未來人與AI協同的早期雛形。未來,每個家庭、工廠、公司都將有眾多Agent和機器人24小時服務,每個人可能都需要使用100張GPU芯片來支持工作。
吳泳銘強調,ASI將像電放大人類物理力量一樣,指數級放大人類的智力杠桿。過去,人們消耗10小時時間獲得10小時結果;未來,AI將使10小時的產出乘以十倍、百倍。每次技術革命解鎖更多生產力后,都會創造出更多新需求,使人變得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強大。
在云棲大會現場,阿里云智能首席技術官周靖人發布了多項技術更新。通義大模型實現7連發,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調用和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態等方面取得多項突破。
其中,阿里通義旗艦模型Qwen3-Max全新亮相,性能超越GPT5、Claude Opus 4等,躋身全球前三。Qwen3-Max包括指令(Instruct)和推理(Thinking)兩大版本,預覽版已在Chatbot Arena排行榜上位列第三,正式版性能有望再度突破。該模型預訓練數據量達36T tokens,總參數超過萬億,擁有極強的Coding編程能力和Agent工具調用能力。在SWE-Bench Verified測試中,Instruct版本斬獲69.6分,位列全球第一梯隊;在Tau2-Bench測試中,取得74.8分,超過Claude Opus4和DeepSeek-V3.1。其推理模型在數學推理測試中也達到滿分100分,為國內首次。
下一代基礎模型架構Qwen3-Next及系列模型正式發布。該模型總參數80B僅激活3B,性能即可媲美千問3旗艦版235B模型,實現模型計算效率的重大突破。Qwen3-Next采用混合注意力機制、高稀疏度MoE結構、多token預測(MTP)機制等核心技術,模型訓練成本較密集模型Qwen3-32B大降超90%,長文本推理吞吐量提升10倍以上。
在專項模型方面,千問編程模型Qwen3-Coder也進行了重磅升級。新的Qwen3-Coder與Qwen Code、Claude Code系統聯合訓練,應用效果顯著提升,推理速度更快,代碼安全性也顯著提高。此前,Qwen3-Coder就廣受開發者和企業好評,代碼生成和補全能力極強,可一鍵完成完整項目的部署和問題修復。開源后,其調用量曾在知名API調用平臺OpenRouter上激增1474%,位列全球第二。
吳泳銘表示,阿里云正在全力打造一臺全新的AI超級計算機,它同時擁有最領先的AI基礎設施和最領先的模型,兩者在產品設計和運行架構上高度協同,確保在阿里云上調用和訓練通義千問模型時能達到最高效率。
截至目前,阿里云運營著中國第一、全球領先的AI基礎設施和云計算網絡,在全球29個地域設有90個可用區。三方機構Omdia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中國AI云市場阿里云占比35.8%,超過第二至第四名總和;在已采用生成式AI的財富中國500強中,超53%企業選擇阿里云,滲透率位列第一。未來三年,阿里巴巴將投入3800億用于建設云和AI基礎設施,總額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