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8月乘用車市場延續增長態勢,產銷規模再創新高。當月乘用車產量達250萬輛,同比增長12.5%;銷量達254萬輛,同比增長16.5%。從累計數據看,1-8月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1833.8萬輛和1838.4萬輛,同比增幅均超過13%。國內市場方面,8月乘用車銷量突破200萬輛大關,達到200.7萬輛,同比增長15.1%;1-8月累計銷量1474.7萬輛,同比增長13.6%。出口市場表現同樣亮眼,8月乘用車出口量達53.3萬輛,同比增長21.8%,環比增長6.7%。
客車市場同樣呈現積極態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顯示,2025年8月客車批發銷量為4.47萬輛,同比增長11.63%,環比增長7.43%。從細分車型來看,輕型客車以3.47萬輛的月銷量占據主導地位,中型客車和大中型客車當月銷量分別為0.42萬輛和0.58萬輛。累計數據方面,1-8月客車批發銷量達35.15萬輛,同比增長6.48%,其中輕型客車累計銷量28.07萬輛,占比超過八成。
在產業投資領域,一汽股份與卓馭科技的股權交易引發關注。市場監管總局公示信息顯示,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擬通過增資方式收購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35.80%股權。交易完成后,一汽股份與原控股方New Territory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將形成共同控制格局。作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領域的技術企業,卓馭科技的股權結構調整或將為智能駕駛技術發展帶來新變量。
企業動態方面,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就巴菲特減持事宜作出回應。他表示,伯克希爾公司自2022年8月開始的減持操作屬于正常市場行為,并特別感謝查理·芒格和沃倫·巴菲特17年來對企業的支持。數據顯示,伯克希爾的持股比例已于2024年6月降至5%以下。
產業創新領域,關于汽車電池安全技術的討論持續發酵。針對網絡熱傳的"電池熱失控自動彈射"技術,均勝電子明確否認參與研發。據知情人士透露,該技術演示方"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實際隸屬于麥特集團,與均勝電子不存在任何合作協議。這項能在電池熱失控時將電池組拋出3-6米的技術,目前尚未有明確商業化時間表。
在新勢力車企動態中,理想汽車CEO李想通過社交平臺澄清產品規劃。針對市場關注的"理想i7"車型,他明確表示該型號并不存在,同時對理想i6的市場反饋給予積極評價。另一家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則宣布重大合作進展,其與東南亞出行平臺Grab聯合推出的Ai.R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已在新加坡榜鵝地區啟動運營,初期將投入11輛自動駕駛車輛。
傳統豪華品牌保時捷近日宣布調整電動化戰略。根據最新決議,原定2030年代推出的電動平臺研發計劃將延期實施,現有純電動車型系列將持續更新。值得關注的是,品牌將新增特色內燃機車型并延長現有燃油車型生命周期,原計劃純電動的高端SUV系列將優先推出內燃機及插電混動版本。公司表示相關調整雖會帶來短期財務壓力,但有助于提升中長期盈利能力。
在產業生態構建方面,新成立的合肥星河智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發關注。該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由星河智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后者股東包括科大訊飛旗下企業、廣汽資本及廣汽埃安等。其經營范圍涵蓋人工智能軟件開發、集成電路銷售等多個高科技領域,顯示汽車產業與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