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英偉達憑借硬件領域的絕對優勢持續領跑市場,其市值已于上月突破5萬億美元大關(約合人民幣35.5萬億元),成為全球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科技企業。然而,這家芯片巨頭在軟件業務拓展過程中正遭遇多重挑戰,內部郵件披露的細節揭示了其企業級軟件銷售面臨的復雜局面。
根據《商業內幕》獲取的多封內部通信記錄,英偉達全球現場運營部門的高級銷售人員指出,公司在向金融、醫療等高度監管行業推廣軟件產品時,存在銷售信息不統一的問題。一封郵件明確要求:"必須建立公司層面的標準化宣傳口徑,而非讓每個團隊自行拼湊資料。"這反映出其軟件銷售體系與硬件推廣的協同性亟待提升。
涉及的核心產品包括2021年發布的NVIDIA AI Enterprise(NVAIE)套件,該工具包可配合CUDA架構和AI芯片使用,幫助企業構建定制化AI應用。其客戶群體涵蓋納斯達克交易所、美國國稅局及通信巨頭AT&T等機構。GPU管理平臺Run:ai、3D仿真工具Omniverse和虛擬化技術vGPU等產品也出現在討論范圍內,但CUDA軟件生態未被納入此次內部研討范疇。
銷售數據呈現出顯著分化態勢。7月制定的預測顯示,2026財年第三季度北美與拉美地區的獨立軟件銷售有望超額完成目標10%,但捆綁硬件銷售的軟件僅能達成39%的預期。整體軟件收入預測為78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59億元),其中NVAIE將貢獻主要增量,預計超額完成86%的業績指標。盡管如此,郵件仍強調"軟件業務是公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溝通障礙成為制約銷售的關鍵因素。8月郵件指出,合作伙伴與客戶經理需要構建"完整的軟件價值敘事",并計劃通過專項工作坊幫助客戶規劃AI項目落地。另一封通信則坦言:"向采購和法務部門解釋AI Enterprise的定位與邊界,將成為最大痛點。"這種認知差異在受嚴格監管的行業尤為突出,金融機構和醫療企業表現出更強烈的審慎態度。
談判桌上的分歧涉及多個維度。客戶普遍關注的數據安全問題、責任劃分條款(特別是訴訟場景下的法律義務)成為主要爭議點。部分機構提出的賠償上限要求遠超英偉達可承受范圍,導致多輪磋商陷入僵局。這些障礙反映出企業客戶在采用新興技術時,更注重風險管控與合規性審查。
高盛最新行業報告顯示,AI技術部署節奏不均的現象具有普遍性。多家企業認為該技術尚未達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成熟階段,這種市場認知與供應商的推廣力度形成鮮明對比。英偉達的案例印證了,即便在硬件領域占據絕對優勢,軟件生態的構建仍需跨越多重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