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肯德基的黃燜雞米飯以10.9元的價格出現在外賣平臺,當鍋盔堡成為打工人午餐清單上的新選擇,這場由拼好飯引發的餐飲行業變革正在重塑外賣市場的競爭格局。從最初被質疑“低價低質”到如今成為數億用戶的日常選擇,這個平臺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口碑逆襲,其日訂單量峰值已突破3500萬單,服務用戶超過2.7億。
餐飲大牌的集體入場成為這場變革的顯著標志。肯德基、老鄉雞、紫燕百味雞等品牌紛紛推出專屬定制套餐,其中老鄉雞與拼好飯聯合研發的農家小炒肉蓋飯單日最高銷量突破4萬份,紫燕百味雞的香樟鴨腿飯套餐半年售出近600萬單。這些數據背后,是品牌方對下沉市場需求的精準捕捉——通過拼好飯平臺,餐飲企業能夠以更低成本測試新品、獲取新客,同時實現供應鏈的極致優化。
“以銷定產”的模式革新徹底改變了傳統外賣的運營邏輯。平臺通過匯集用戶需求形成集中訂單,商家根據預測銷量精準備料,騎手實現批量配送。這種模式將原本分散、不確定的訂單轉化為可預測的批量生產,使商家敢于給出“一口價”承諾。南城香上線拼好飯后,麻婆豆腐等4款套餐日銷近萬單,帶動上游供應鏈增產近4倍,生動詮釋了效率提升帶來的規模效應。
價格優勢的構建源于全鏈條的效率提升。平臺數據顯示,專業拼好飯商家的凈利率與行業平均水平持平,證明其低價策略并非依賴補貼,而是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從用戶下單到商家備餐,再到騎手配送,每個環節的效率優化都轉化為最終的價格競爭力。這種模式成功將品質快餐價格壓至10元以下,使數千萬價格敏感型用戶納入外賣服務范圍。
品質疑慮的破解需要制度性創新。平臺推出的“萬家品牌”計劃吸引肯德基、海底撈等5000余家知名品牌入駐,用品牌信譽為品質背書;同時實施的“百萬亮廚”工程通過圖文直播、視頻監控等方式公開后廚環境,全國已有超35萬商家參與“亮廚”計劃,主動上傳門店、后廚“三圖”。這種透明化運營有效化解了用戶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形成了“品牌-信任-用戶-訂單”的良性循環。
這場變革的深層意義在于重新定義了外賣行業的價值標準。當用戶發現12.9元的豬腳飯與20元常規外賣品質無異時,拼好飯的“平民食堂”屬性愈發凸顯。不同于依賴補貼的短期繁榮,這種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的全鏈條效率革新,正在推動餐飲行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創造。從供應鏈優化到用戶服務,每個環節的效率提升都在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如何讓普通人吃得更好、更安心。
騎手配送模式的創新同樣值得關注。集中配送機制使騎手單趟可完成多個訂單配送,單位時間收入顯著提升。某區域騎手反饋,拼好飯訂單占其總單量40%的情況下,日均收入反而增加15%。這種效率提升不僅優化了用戶體驗,也為平臺構建了可持續的運營生態。
用戶行為的變化印證著這場變革的深度。曾經因價格敏感而遠離外賣的藍領工人、學生群體和低線城市白領,如今成為拼好飯的核心用戶。平臺數據顯示,30歲以下用戶占比達65%,二線及以下城市用戶貢獻了58%的訂單。這些數據背后,是一個被數字化重新連接的餐飲消費市場,其中每個參與者都在效率提升中獲得紅利。
當行業觀察者還在討論“低價能否持續”時,拼好飯用持續增長的訂單量和商家利潤率給出了答案。這種不依賴補貼的健康增長模式,正在為餐飲行業樹立新的標桿。從測新品到挖流量,從提效率到建信任,每個環節的創新都在推動外賣行業向更普惠、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在這場靜悄悄的產業革命中,每個點擊下單的動作,都在參與重構中國餐飲的未來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