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近日獲悉,北京圖強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圖強宇航”)宣布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啟迪之星創投獨家投資。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天線樣機研發、SAR載荷驗證以及團隊與場地擴充,標志著這家專注于星載合成孔徑雷達(SAR)載荷的初創企業正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圖強宇航成立于2025年3月,聚焦于星載SAR載荷與大型相控陣天線的研發制造,產品覆蓋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及無人機遙感等領域。公司創始人楊雯森擁有北京郵電大學本碩學歷,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職業履歷涵蓋航天五院503所及三家商業衛星公司,累計擁有十余年衛星總體與SAR載荷研發經驗,并持有十余項相關發明專利。在商業航天領域,他曾主導國內首臺星載X頻段多通道雙極化SAR載荷的研發工作,擔任過SAR衛星副總師及星載SAR載荷總師等關鍵職務。
目前,圖強宇航已布局四款核心產品:面向500公里軌道的X頻段單極化、全極化及二維大角度掃描SAR載荷,以及面向300公里軌道的X頻段單極化SAR載荷。其中,首款面向500公里軌道的X頻段單極化SAR載荷正在進行單機研制與驗證,該產品分辨率達0.3米,可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對地觀測,覆蓋環境監測、資源勘查等民用場景。全極化版本通過天線端備份設計提升了數據可靠性,二維大角度掃描版本則將方位向掃描角度從常規的±1°擴展至±15°以上,滿足國防安全與特殊商業應用需求。
星載SAR載荷作為主動式微波遙感設備,具有穿透云霧、識別偽裝目標及探測毫米級形變等優勢,但高昂的研發成本與長周期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當前國內市場主要由研究所主導,商業航天公司尚處于起步階段。楊雯森指出,行業成本居高不下的核心原因在于缺乏全流程自研能力:“相控陣天線占SAR載荷成本的85%,若依賴外采,整體成本難以壓縮。”圖強宇航通過自主掌握從成像仿真到交付測試的全鏈條技術,將SAR載荷成本降至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交付周期縮短至10個月,成為國內首家以極小團隊完成全流程研制的商業航天企業。
根據規劃,圖強宇航將于明年上半年完成首款SAR載荷的單機研制,同步推進在軌驗證與批產產線建設,并啟動第二款產品的研發工作。商業化路徑方面,公司初期以硬件產品為主,已與多家衛星終端廠商達成戰略合作,未來或拓展至遙感數據服務與衛星星座運營領域。目前,團隊正篩選SAR載荷批產產線的落地城市,并籌備新一輪融資。
投資方啟迪之星創投表示,其長期布局商業航天全產業鏈,圖強宇航團隊在星載SAR載荷領域具備深厚的工程經驗與在軌驗證積累,全鏈條研發能力與創新能力行業領先,有望在載荷研制這一商業航天關鍵環節成為標桿企業,為我國航天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