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OpenAI在蘋果iOS平臺正式上線視頻生成工具Sora,盡管采用邀請制封閉發布模式,這款應用仍在短短一周內創下百萬次下載量紀錄。萬圣節前夕,第三方機構AppFigures統計顯示其累計下載量突破400萬次,日均生成數百萬條10秒AI視頻。這些視頻內容呈現荒誕化特征,包括虛構的監控畫面、已故名人惡搞片段以及詭異風格的廣告素材,引發媒體廣泛關注。
據《福布斯》基于行業專家訪談的測算,該項目年運營成本可能超過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6億元),日均支出達1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7億元)。Sora項目負責人比爾·皮布爾斯公開承認當前商業模式不可持續,但OpenAI拒絕就具體運營數據及成本估算作出回應。這種通過免費策略搶占市場的做法,在科技行業雖屬常見,卻因Sora的高昂算力消耗顯得尤為激進。
美銀證券分析師勞埃德·沃爾姆斯利指出,OpenAI正采用經典互聯網商業模式:通過補貼用戶培養使用習慣,待規模效應顯現后逐步實現盈利。他預測隨著技術進步,視頻生成的GPU計算成本將呈指數級下降,2026年可能降至當前水平的五分之一,2027年再削減三分之二。這種成本優化路徑,或將為后續商業化奠定基礎。
當前免費策略背后存在多重考量。除爭奪市場份額外,用戶生成內容可作為寶貴訓練數據反哺模型優化——未選擇退出的用戶提供的文本提示和生成視頻,能有效解決視頻數據稀缺問題。對于轉型為營利性實體的OpenAI而言,巨額算力支出還可通過減少應稅利潤實現稅務優化。CEO薩姆·奧爾特曼透露,單純廣告收入難以覆蓋成本,但結合專業用戶(如影視制作人)的高額付費模式,可能構建可持續盈利體系。
面對成本壓力,OpenAI已開始調整策略。奧爾特曼在近期訪談中坦言,當前大量用戶僅將工具用于制作搞笑內容,這種使用模式與高昂算力成本嚴重失衡。公司計劃大幅削減免費視頻生成額度,轉而探索更具商業價值的運營方向。這場以巨額虧損換取市場先機的博弈,正考驗著AI企業的戰略定力與資源調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