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展區內,一款科技感十足的外骨骼裝備引發了參觀者的熱議。一位記者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在人群中靈活移動,步伐輕快得與肩上負荷形成鮮明對比,這一反差場景迅速吸引了周圍人的目光。
走近觀察發現,記者身著的黑色外骨骼裝置采用流線型設計,金屬支架與柔性關節的組合兼具力量感與靈活性。當設備感知到背部負重時,內置的傳感器會立即啟動動力輔助系統,通過電機驅動的液壓裝置將40%至50%的重量轉移至地面。這種智能減負技術讓原本需要雙手緊握的器材包,如今單手即可輕松提起。
現場工作人員演示了設備的使用場景:在模擬新聞采訪環境中,佩戴者連續搬運20公斤器材行走30分鐘,心率較未穿戴時下降了28%。該裝置特別優化了腰部支撐結構,通過分布式壓力分散技術,有效緩解了長時間負重對脊柱的壓迫。對于需要頻繁移動拍攝的媒體從業者而言,這無疑是個革命性的解決方案。
技術團隊介紹,這款外骨骼采用輕量化碳纖維材料,整機重量僅3.2公斤,卻能提供最高15公斤的輔助承重。通過AI算法實時分析用戶運動姿態,設備可自動調節助力強度,在爬樓梯或快速轉身時保持動態平衡。目前該產品已進入媒體、物流、醫療等多個領域的測試階段,預計明年將推出消費級版本。
參觀者紛紛駐足體驗,一位電視臺攝影師感嘆:"以前采訪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現在背著全套設備就像背個普通背包。"這種將人體工學與智能科技深度融合的創新,正在重新定義重體力作業的工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