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AI賦能電商創新與發展論壇上,一句“明年或許將由數字人接棒主持”的開場白,瞬間點燃了現場對技術未來的想象。這場作為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配套邊會的論壇,以“AI+電商”為核心議題,匯聚行業專家、企業代表與科研機構,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如何重構電商生態,并首次對外發布多項前沿實踐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在主題演講中,以一組數據揭示AI對電商效率的顛覆性提升。他指出,京東、淘寶等平臺通過個性化推薦算法,將傳統“人找商品”模式升級為“商品找人”,使商品轉化率平均提高30%;抖音電商的智能分發系統可在毫秒級完成用戶畫像匹配,推動廣告投資回報率增長40%;而AI數字人主播憑借7×24小時在線能力與僅真人十分之一的運營成本,正成為直播帶貨領域的新寵。這些案例印證了AI技術已從單一工具應用,向全鏈路效率優化演進。
上海市網購商會會長宋軼勤攜手其“數字人分身”完成案例集發布,成為論壇一大亮點。由商會商業人工智能促進中心編撰的《上海商業人工智能優秀案例集(電商與零售篇)》,收錄了44個覆蓋平臺、品牌、服務商等多元主體的創新實踐。宋軼勤強調,這些案例標志著上海商業AI應用已突破單點技術突破階段,進入系統化智能協同的新范式。例如,夢餉科技通過多級智能體重構客服體系,實現人機協作模式變革;餓了么打造的AI商戶引擎,以智能選址與店鋪裝修工具降低中小商戶數字化門檻;小佩寵物則依托智能硬件與多模塊感知技術,構建起寵物健康全周期管理生態。
企業代表的現場分享進一步印證了AI的落地價值。邁富時副總裁張蓬透露,在與銀聯的合作中,其智能體通過逆向分析精準定位上海地區用戶活躍度下降3%的癥結,并協助優化營銷策略,展現了AI在決策支持中的關鍵作用。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用戶服務部高級經理陸成則用數據說話:引入AI前,35人團隊需服務員工、消費者與加盟商;AI賦能后,僅5人即可完成同等工作量,效率提升達85%。
論壇同期發布的《上海商業人工智能應用圖譜》引發行業關注。該圖譜由上海市網購商會商業人工智能促進中心副主任李文淵團隊編制,以“人、貨、場、AIGC”四位一體框架,系統梳理上海本土電商與零售領域的AI應用標桿企業,形成一份具有導航價值的“創新地圖”。李文淵表示,圖譜旨在幫助業界理解AI技術如何深度融入商業場景,從用戶洞察、供應鏈優化到內容生成,構建起完整的智能商業生態。
周漢民在總結發言中結合進博會觀展體驗指出,技術革命始終是商業形態演進的核心驅動力。從電子商務到智能商業,AI不僅改變了價值創造與資源配置方式,更重構了消費關系。他強調,當AI能夠模擬人類決策邏輯、預測市場趨勢甚至創造內容時,商業已進入一個由數據與算法驅動的新紀元,而上海正憑借其深厚的商業底蘊與技術創新力,成為這場變革的引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