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近日在北斗技術應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其自主研發的北斗語音消息服務完成全球首次公開演示。這項基于“聲紋與語義分離AI算法”的創新技術,實現了語音數據的高效壓縮與傳輸,用戶僅需6秒即可發送相當于20個漢字的語音信息,且在極端帶寬條件下仍能保持語音清晰度與說話人特征識別能力。該技術從終端編碼到服務系統全程自主可控,已形成完整的專利布局,標志著我國通信技術向“人工智能+北斗”深度融合邁出關鍵一步。
作為國內首家實現北斗語音消息商業化的運營商,中國電信自2023年起便加速布局北斗短報文技術。其研發成果已獲國際學術界認可,2025年相關核心技術論文登上INFOCOM頂級會議講臺,并在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上正式發布。現場演示顯示,該技術可在模擬極端環境下穩定傳輸語音信息,成為構建空天地一體應急通信體系的核心組件。據企業透露,未來將整合“北斗+天通”系統,打造覆蓋全球的即時語音通信網絡。
在產業鏈深耕方面,中國電信以“北斗星辰,智惠未來”為主題參展第四屆北斗峰會,集中展示36項創新成果,涵蓋云網融合、智能時空云等14個領域。其中,天通無人機電子信標產品融合5G、北斗定位與高精度慣導技術,為復雜環境下的無人機提供實時監控與應急通信保障;北斗+智能時空云平臺則通過算力、網絡、安全一體化服務,解決企業綜合需求痛點,推動北斗應用市場擴容。
應用場景拓展同樣成效顯著。在廣東茂名荔枝產區,依托“北斗+5G”技術的無人機物流項目,通過高精度定位規劃運輸路徑,有效破解山區果農“最后一公里”難題;車路云一體化方案則集成AI算法與算網設施,構建國家級智能交通運營體系,既打破數據孤島,又降低硬件成本,提升交通效率與安全性。這些實踐表明,北斗技術正從專業領域加速向民生領域滲透。
生態共建層面,中國電信于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啟動北斗短報文終端伙伴計劃,吸引華為、小米等頭部企業加入,推動技術普及。同時,企業加速區域創新中心布局,今年9月株洲分中心揭牌,結合當地制造業優勢,推進室內外高精度定位、低空經濟監管等項目落地。此前武漢中心已聚焦技術研發,在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等領域取得突破。通過技術融合與生態聯動,中國電信正催生“北斗+低空經濟”“北斗+智慧農業”等新業態,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