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羅宇宙機器人2025新品發布會上,聯合創始人兼CTO吳超新針對當前工業生產中的痛點問題展開深入分析。他指出,工業制造的核心保障在于精度、效率與穩定性三大要素,但具身智能技術在工業場景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形成成熟解決方案。傳統自動化設備在應對產線快速切換時暴露出明顯短板,改造周期長、成本高昂且柔性不足,而現有具身智能機器人因技術限制難以實現穩定作業。
技術瓶頸的根源在于硬件架構的局限性。吳超新解釋稱,當前主流方案采用的關節模組普遍采用空心杯電機搭配行星齒輪箱的結構,這種設計在亞毫米級精度控制方面存在天然缺陷。面對高頻次的產品換線需求,機器人既無法保證作業精度,也難以維持效率穩定,直接制約了柔性制造的落地效果。
針對行業困境,普羅宇宙推出以場景驅動為核心的研發策略。其最新發布的普羅宇宙大白機器人2.0通過技術創新突破傳統限制,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0.05毫米的絕對定位精度。該機型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通過更換末端執行器即可快速適配鎖付、點膠、涂油、焊錫等不同作業場景,展現出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在解決方案設計上,企業提出"通用本體+專用末端"的創新模式。吳超新強調,這種架構打破了傳統自動化設備"一機一用"的局限,通過標準化本體搭配可快速更換的功能模塊,顯著降低了柔性制造的實施成本。配套發布的四款末端執行器產品,包括鎖付、點膠/涂油、焊錫專用設備及PH10工業級靈巧手,進一步驗證了該技術路線的可行性。
產業價值實現層面,研發團隊聚焦降本、提效、可靠性三大核心指標。吳超新透露,通過構建自主學習的機器人算法體系,設備能夠在生產現場持續優化作業策略,最終形成具備環境感知與自適應能力的智能作業單元。這種技術演進方向不僅提升了設備實用性,更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實施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