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顯著增長。其中,營業收入達1105.34億元,同比增長3.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12億元,同比增長31.5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表現突出,前三季度整體毛利率為29.37%,第三季度進一步提升至29.5%,不僅領先國內新勢力車企,甚至超越了BBA、保時捷等國際豪華品牌。
然而,賽力斯第三季度凈利潤出現小幅下滑,引發市場關注。數據顯示,當季營收481.3億元,同比增長15.75%,但凈利潤為23.71億元,同比下降1.7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22.93億元,同比下降1.39%。此前,市場對賽力斯全年凈利潤的預期為99.2億元,第三季度的表現使得投資者對公司盈利增長的持續性產生疑慮。受此影響,10月31日,賽力斯股價下跌近5%。
從長期發展角度看,賽力斯利潤增速的放緩或許并非負面信號。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達50.6億元,銷售費用為159.9億元,同比增幅均約15%。這些投入雖然短期內對利潤形成壓力,但從市場競爭角度,卻是提升創新能力、鞏固高端品牌形象的關鍵舉措。
近年來,賽力斯將重心轉向技術研發,旨在增強產品競爭力,并逐步擺脫對華為的依賴,構建自身的技術壁壘。例如,在9月舉辦的世界智博會上,賽力斯展示了自研的魔方技術平臺。該平臺是全球首個兼容超增程、純電、超混三種動力形式的全棧式平臺,顯著提升了產品設計的靈活性和服務迭代的速度。公司新一代超級增程系統在靜謐性和燃油效率方面表現優異,1升油可發電超過3.65度,成為問界系列車型的一大優勢。
銷售費用的增加,主要源于品牌推廣、渠道建設以及用戶服務能力的提升。問界品牌在用戶滿意度方面表現突出,根據杰蘭路發布的《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品牌健康度研究》,問界品牌獲得2025年上半年品牌發展信心指數第一名,問界M9則以85.2分位列新能源車型凈推薦值NPS總榜第一名。有投資人指出,用戶對問界服務的高要求與對利潤增長的期待之間存在矛盾,既要高端服務,又希望利潤持續高增長,這對企業而言是一種挑戰。
盡管利潤表現亮眼,但賽力斯仍面臨高負債率的隱憂。過去兩年,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85%,是A股市場負債率最高的車企之一。雖然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數據已降至76%,但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為緩解資金壓力,賽力斯即將登陸港交所,成為首家實現A股+港股雙重上市的新能源車企。
11月5日,賽力斯將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招股期間,公司受到資本熱烈追捧,10月31日結束的IPO公開發售中,融資認購額超過1200億港元,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約218倍。此次IPO募集資金的70%將用于技術研發,包括升級魔方平臺架構、加大智能駕駛算法與鴻蒙OS座艙系統的投入,以及開發下一代電驅與增程系統,預計2025年起搭載于新車型。
港股上市不僅為賽力斯提供了更開放的估值體系和融資渠道,還為其全球化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盡管目前賽力斯產品出海規模有限,但港股上市有助于公司對接全球資源,提升國際市場影響力。然而,短期來看,港股IPO仍無法徹底解決公司的高負債率問題,流動資金緊張和對賬期的依賴仍是潛在風險。
在減少對華為依賴方面,賽力斯采取了多項舉措。除了持續注資引望以深化與華為的合作外,公司還通過與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簽署《具身智能業務合作框架協議》,探索新的發展路徑。雙方將圍繞“面向多模態云邊協同的智能機器人決策、控制與人機增強技術”項目展開協同攻關。
選擇字節跳動作為合作伙伴,反映出賽力斯在戰略上的轉變。以往,在汽車領域,賽力斯更注重穩定性,華為的品牌力和產業鏈優勢為其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具身智能這一充滿不確定性的新賽道,賽力斯需要更開放和激進的合作伙伴,而字節跳動無疑是更合適的選擇。這一合作被視為賽力斯的“下一場豪賭”,也是其突破傳統車企模式的重要嘗試。
目前,賽力斯正呈現“多線并進”的發展態勢:通過注資引望加強與華為的綁定,登陸港交所拓展全球市場,押注具身智能開辟新賽道。盡管國內汽車市場的增長空間可能逐漸收窄,但賽力斯仍具備豐富的想象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