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日前成功發射,三位航天員開啟為期半年的太空任務。在失重環境下如何保障飲食健康,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我國自主研發的太空廚房系統,憑借多項創新技術,已在中國空間站穩定運行超過1500天,為航天員提供全方位飲食保障。
針對太空環境特有的挑戰,科研團隊攻克多項技術難關。傳統太空加熱設備存在熱傳導效率低下的問題,國際空間站曾出現加熱洋蔥耗時4小時的情況。我國研發的熱風循環加熱裝置采用立體循環技術,可在30分鐘內完成上百種食物的均勻加熱,讓航天員隨時享用熱氣騰騰的家鄉美食。飲水分配器則通過多層過濾系統,確保航天員隨時獲取45℃的潔凈溫水,有效抑制太空環境中加速繁殖的微生物。
2013年,國家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太空廚房研制方案。經過嚴格篩選,擁有30年小家電研發經驗的九陽公司憑借核心技術優勢脫穎而出。該企業歷時8年完成1000余次實驗,最終形成包含加熱設備、飲水系統、太空豆漿制備及智能管理APP的完整解決方案。2021年4月,這套系統隨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至今已連續保障9個乘組、27名航天員的飲食需求。
太空豆漿的研制堪稱技術突破的典范。科研團隊通過微重力環境模擬實驗,優化大豆蛋白質結構,開發出既保持營養又口感醇厚的太空飲品。這項技術現已轉化為民用產品,消費者使用九陽古法養生豆漿機,在家即可制作與太空同品質的豆漿,設備還具備自動清洗功能,極大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在民用產品開發方面,九陽將航天級技術進行適應性轉化。電飯煲產品應用精準控溫技術,實現米飯糖分精準控制;破壁機采用變頻無刷電機,工作噪音降低40%;凈水器集成抗菌凈化模塊,達到6年免換芯標準。這些創新產品形成完整的太空科技民用產品線,覆蓋廚房烹飪、飲品制備、水質凈化等多個領域。
航天專家指出,太空廚房的研發過程體現了"需求牽引、技術推動"的創新模式。從太空環境適應性設計到民用產品轉化,整個鏈條形成完整的技術沉淀體系。這種將尖端科技反哺民用的實踐,為航天技術轉化提供了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彰顯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實踐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