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如何定義一家優秀的AI原生企業?年輕一代的AI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素質?隨著《30歲以下最具潛力AI領軍者·TOP20》評選活動報名截止,多位資深投資人通過深度對話,揭示了他們眼中新生代創業者的關鍵能力維度。
“動手能力”成為評委們一致強調的首要標準。這批伴隨AI技術成長的創業者,普遍展現出極強的技術落地能力。云啟資本投資人陳昱指出:“提出創意只是起點,真正重要的是寫出第一行代碼、跑通首個產品原型。”天際資本創始合伙人張倩進一步解釋,當前AI創業門檻已大幅提升,創始團隊必須掌握將技術轉化為實際產品的核心能力,“這要求創業者不僅理解技術原理,更要能開發出可商業化的解決方案”。
用戶需求洞察力被視為另一項關鍵指標。盡管年輕創業者可能缺乏行業經驗,但他們在感知用戶需求變化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多位投資人提到,00后創業者開發的AI會議工具Cluley、招聘平臺Mercor等產品,正是憑借對年輕用戶群體的精準把握脫穎而出。張倩認為,這種用戶敏感度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需要創業者比傳統從業者更貼近客戶,但同時也帶來創新突破的可能”。
全球化視野與開放心態成為重要考量因素。多位投資人觀察到,大量AI創業者從創立初期就瞄準海外市場。某硅谷投資人分析,這主要源于國內C端用戶付費意愿較弱、企業用戶普遍要求私有化部署的現狀。陳昱特別強調,他最看重的創業者特質包括聰明、誠實和野心,“同時需要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比如英語水平和對外國用戶習慣的理解”。
在技術迭代速度方面,張倩提出嚴苛標準:“無法快速展示成果的團隊將錯失發展窗口期。”當前AI2.0領域的技術商業化進程日新月異,許多創業公司以月甚至周為單位進行產品更新。有投資人用“邪教式思維”形容用戶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創業者不僅要開發產品,更要懂得經營用戶社區,通過持續迭代保持用戶粘性。數據飛輪效應的構建也被多次提及,形成持續生長的用戶生態成為構筑競爭壁壘的關鍵。
關于優秀AI企業的評價標準,云啟資本合伙人陳昱提出三個維度:技術原生性要求基于AI最新能力進行創新,而非簡單疊加現有技術;產品打磨力強調將復雜技術轉化為自然用戶體驗的能力;團隊適應力則考察在高速迭代中保持韌性的能力。這些標準反映出投資界對AI創業者的綜合要求正在全面提升。
隨著評選活動進入最終評審階段,20位上榜者名單即將在虎嗅F&M創新節揭曉。屆時,“Born To AI”主題場館將匯聚來自不同領域的AI原生創業者,現場分享產品開發心得與用戶洞察。活動主辦方表示,早鳥票正在限量發售,觀眾將有機會與創業者進行面對面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