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達祖村,這個納西族古寨,近日因一場特別的公益活動煥發新生。由小紅書公益發起的“創造有意司”項目在此落地,通過鏈接平臺創作者與鄉村資源,探索出一條以內容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36位來自小紅書平臺的創作者齊聚達祖村,針對當地“游客停留時間短”“農產品缺乏辨識度”“東巴文化傳播受限”等痛點,從文旅、農業、文創三個維度展開實踐。文旅組創作者將納西語融入村落空間,設計出兼具功能性與文化性的路標系統。例如,“天雨流芳路”取自納西語“去看書吧”,既指引方向又傳遞語言魅力;“很滿意路”則源于當地對瀘沽湖的稱呼“he-man”,讓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文化溫度。
在祖母屋改造項目中,創作者林大海團隊提出“空間內容化”理念,將傳統民居轉化為動態敘事場景。游客不再只是參觀者,而是通過互動體驗成為文化傳播的參與者。另一組創作者@三青被阿塔兄弟的家書故事打動,設計出“東巴郵局”項目,以“何以回家?請回‘達’”為概念,用一封封手寫信件連接城鄉情感。
農業組的創新更貼近年輕群體。創作者@液態水母sama將二次元文化與農產品結合,推出像素風農場周邊和“小鳥嚴選”包裝。她從王校長講述的“小鳥吃過的果子更甜”故事中獲取靈感,將鄉村物產轉化為Z世代喜愛的文化符號。@零蛋水果研究所則通過“無聲種草”體系,讓青刺果油等特產憑借產品故事自然傳播,擺脫傳統推銷模式。
文創組深入挖掘文化根脈。@GLYPHS符界主理人孟璠從祖母屋提取東巴文“家”的符號,設計出承載民族記憶的項鏈。人文關懷方面,創作者@大海的鵝紙團隊為達祖村捐贈8萬片衛生巾,并通過情景劇、辯論賽等形式開設青春啟蒙課,打破性別隔閡,讓男女生共同學習生理知識。
游戲領域的探索同樣引人注目。創作者@爆炒江湖開發了達祖村主題游戲地圖,試圖通過虛擬空間擴大文化影響力。離村時,團隊成員表示:“也許我們不會再來,但希望有人因這款游戲認識達祖、來到達祖。”
這場以平臺為樞紐、創作者為觸手的實驗,通過“真實、多元、互動”的內容生態,將城市資源與鄉村需求精準對接。知識、創意與關懷在鄉土中碰撞,為達祖村注入可持續的青春活力。當微光匯聚成河,一條既有流量熱度又有人情溫度的鄉村振興路徑正逐漸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