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被網友稱為“零售界海底撈”的河南商超企業胖東來,近日因一項新舉措引發商業圈熱議——自2025年11月起,該企業將每月10日、20日開放核心運營區域,面向企業主推出“深度體驗日”活動。但這項看似普通的企業交流活動,卻因每人2萬元的“門票費”和每年僅限一次的參與機會,迅速成為輿論焦點。
根據公布的規則,這場“商業探秘”活動設置了多重門檻:每批次僅限15人,同一企業最多5人;報名需在每月1日、11日上午10點“搶票”,通過線上預約、資質審核、電話溝通、合同簽署等環節后,方可完成繳費。以一家5人團隊計算,僅門票費用就達10萬元,若加上差旅食宿,總成本可能突破15萬元。
盡管價格高昂,消息發布后仍引發企業界強烈反響。多位企業主在社交平臺表示“搶到就是賺到”,甚至有人直言:“哪怕花十萬,也要弄清楚為什么胖東來的員工比顧客更幸福。”這種熱情源于胖東來獨特的商業邏輯——它打破傳統零售業的“效率至上”原則,將員工福利置于首位:不僅禁止加班,員工年薪還遠超當地平均水平;其售后服務更近乎“寵溺”:顧客食用一半的西瓜可無理由退貨,連公共區域的衛生紙都選用高端品牌。
這種“反商業常識”的運營模式,卻讓胖東來成為行業標桿。數據顯示,其門店坪效、顧客復購率等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員工流失率長期低于5%。此次開放的深度體驗日,并非簡單的場地參觀,而是要求參與者通過嚴格篩選,確保其真正關注企業管理與文化構建。活動內容涵蓋產業園區、天使城、時代廣場等核心場景,參與者可近距離觀察其運營細節。
業內人士分析,胖東來此次定價策略暗含篩選邏輯。2萬元的“入場費”不僅覆蓋運營成本,更通過價格門檻排除“打卡游客”,聚焦真正有學習需求的企業。某咨詢機構負責人指出:“胖東來出售的不是參觀機會,而是其二十年沉淀的企業哲學——如何將‘人’的價值置于利潤之前,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場爭議也折射出當前商業環境的深層矛盾。在追求短期回報的浮躁氛圍中,胖東來模式證明:尊重員工、關注用戶體驗的“慢商業”,同樣能創造高收益。正如一位參與搶票的企業主所言:“我們缺的不是商業模式,而是敢于不同且成功的勇氣。”
目前,首期體驗日的15個名額尚未開放預約,但社交平臺上已出現“代搶票”服務廣告。這場關于商業本質的討論,或許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