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車企、互聯網巨頭與電池供應商打破產業壁壘,攜手重構汽車價值鏈時,一場關于產業生態的深度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廣汽集團、京東集團與寧德時代三方合作的“國民好車”項目,不僅以10萬-12萬元的定價切入主流市場,更通過“制造+科技+平臺”的鐵三角模式,為汽車產業開辟了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新賽道。

這場合作的背景是傳統汽車銷售體系的全面承壓。蓋世汽車調查顯示,六成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頭部經銷商集團凈利潤大幅下滑。曾經依賴4S店網絡實現市場覆蓋的模式,在直營品牌沖擊下顯得愈發笨重。廣汽集團2025年上半年財報印證了這一趨勢:營收同比下滑7.88%,凈利潤由盈轉虧,首次出現中期虧損。公司直言,現有銷售體系與新能源轉型需求存在結構性錯配,新渠道建設明顯滯后。
面對行業變局,廣汽的轉型路徑經歷了從渠道改良到生態重構的升級。2021年開啟的“直營+經銷”雙軌模式,以及后續推進的總部改革、品牌一體化運營等舉措,雖取得一定進展但未達預期。此次與京東、寧德時代的合作,標志著廣汽從“市場換技術”轉向“技術換生態”的戰略躍遷。通過輸出純電平臺、安全標準與品控體系等制造能力,廣汽換取了寧德時代的能源生態與京東的流量服務,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完整鏈條。
寧德時代的參與則暗含產業格局的深刻變化。作為動力電池龍頭,公司正面臨二線廠商追趕與車企自研電池的雙重壓力。此次將“巧克力電池”轉化為能源服務入口,并依托CTC滑板底盤技術賦能新車,不僅推廣了換電模式,更實現了從B端供應商向C端服務商的延伸。這種技術生態化的轉型,為電池企業開辟了新的價值增長空間。
京東的跨界布局展現出互聯網企業的生態思維。經過十年深耕,其汽車業務已形成覆蓋“買-配-養-用-換”的全周期服務網絡:3000家養車門店與4萬家合作門店遍布全國,2023年汽車事業部獨立運營后,明確將汽車消費體驗重構作為核心目標。此次合作中,京東摒棄制造環節,專注用戶洞察與渠道整合,通過“車衣定制版”“車品配裝版”等模塊化套餐,將汽車轉化為可配置的服務組合。這種“一站式配齊”模式,不僅簡化了購車流程,更通過服務綁定提升了用戶粘性。

京東的生態野心不止于銷售環節。今年注冊的“Joyrobotaxi”商標,揭示了其將自動駕駛出租車轉化為移動電商終端的布局。乘客可在行程中下單生鮮日用品,實現“線上下單、車內取貨”的即時零售閉環。這種場景延伸,正是互聯網企業爭奪“四個輪子智能手機”生態入口的縮影。
當制造能力、能源技術與平臺生態深度融合,汽車產業的競爭已從產品參數升級為生態系統較量。廣汽、京東與寧德時代的實踐表明,未來產業價值鏈的關鍵,在于如何通過開放協作重構用戶價值,在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尋找新的增長極。這場變革不僅關乎企業存亡,更將決定整個產業能否突破利潤困境,邁向更高維度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