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正全力沖刺2025年第四季度單季度盈利目標。在近期召開的內部會議上,CEO李斌將這一目標列為個人VAU(價值活動單元)考核的首要任務,為接下來70余天的經營定下基調。為實現這一目標,公司計劃從成本控制、技術協同和運營效率提升三方面展開行動。

財務數據顯示,蔚來已進入規模效應釋放階段。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經營虧損環比收窄超30%,綜合毛利率提升至10.0%。盡管三季度財報尚未公布,但樂道L90和全新ES8的交付上量,以及產品結構優化,預計將推動三季度毛利率進一步改善。管理層明確提出,要在第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這既是短期財務目標,更是對體系能力的長期考驗。
多品牌戰略下的技術協同成為降本增效的關鍵。樂道品牌通過復用蔚來成熟技術,顯著降低了研發和生產成本。例如,樂道L60采用蔚來自研的SkyOS·天樞整車操作系統和900V高壓架構,這些技術源自蔚來前期的巨額投入。在供應鏈端,樂道L60與蔚來ET5共線生產,提升了產能利用率;通過智能硬件接口標準化,單車線纜和連接器成本從2000元降至1000元;自研的5納米智能駕駛芯片神璣NX9031上車后,單車成本降低約1萬元。這種技術自研帶來的成本優勢,已延伸至蔚來、樂道和螢火蟲三大品牌,助力新車型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推向市場。
回顧蔚來發展歷程,公司曾多次面臨挑戰。2019年,巨額虧損、裁員和融資困難讓李斌被稱為“最慘的人”。2022年至2024年間,公司在技術路線選擇、市場拓展節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遭遇波折。例如,歐洲市場采用高投入的自營模式,建設大量蔚來中心和換電站,但銷量未達預期;樂道L60上市初期月銷量僅五千輛左右,引發市場對多品牌戰略資源協同效率的質疑。

為扭轉局面,蔚來自2024年起全面梳理內部體系能力,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推行成本控制和管理提效措施。核心舉措包括推行CBU(基本經營單元)機制,將業務拆分為最小經營單元,獨立核算投入產出,提升全員經營意識和資源使用效率。組織架構上,2025年5月將樂道與螢火蟲品牌整合至蔚來主品牌體系,以集中資源、降本增效。
2025年以來,蔚來交付量顯著回暖。二季度整車交付量72,056臺,環比大增71.2%;三季度樂道L90和蔚來ES8的爆款表現,推動9月整體交付量達到34,749輛,連續兩個月創下歷史新高。公司為樂道L90和全新ES8設定的四季度毛利率目標是20%,高毛利車型的放量將成為實現盈利目標的關鍵。李斌多次強調,盈利沖刺需要供應鏈、生產、銷售和軟件等多部門高度協同,這是蔚來從谷底走出的核心能力。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四季度盈利目標旨在證明蔚來的生存能力;但從企業長遠發展看,這更是一次對組織韌性的極限淬煉。李斌追求的,不僅是單個季度的利潤數字,更是一個能夠持續創造利潤的機制。這種競爭力,將是蔚來應對市場周期、實現長期發展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