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的離世,讓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謝臻達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25年前,他與這位科學巨匠在南京市金陵中學的短暫相遇,成為他科研生涯中難忘的印記。
2000年,楊振寧到訪金陵中學時,正在該校讀高三的謝臻達獲得了一個珍貴的機會——向這位科學大師展示自己設計的爬墻模型小車。這個能吸附在墻面上的小裝置,凝聚了他對物理學的熱愛與探索。“得知能向楊先生展示成果時,我激動得幾乎睡不著覺。”謝臻達回憶道,楊先生不僅認真觀看了演示,還就模型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多個專業問題,并鼓勵他繼續深耕應用物理領域。
當時的謝臻達正站在物理理論與實驗的岔路口,對未來的研究方向充滿困惑。楊振寧在分享會上結合模型演示提出的觀點,讓他豁然開朗。“楊先生多次強調應用物理的發展潛力,這直接影響了我的選擇。”謝臻達說,這場偶遇堅定了他投身應用物理研究的決心。
如今,謝臻達已成為應用物理領域的知名學者。從研究生階段開始,他專注于光學微結構材料研究,帶領團隊完成了全球首個無人機糾纏光子分發實驗,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無人機間的光學中繼與量子密鑰分發,為移動量子信息網絡的構建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這些成果的背后,都能看到當年那次相遇留下的深刻烙印。
“后來楊先生到訪南大時,遠遠看到他依然精神矍鑠。”謝臻達說,得知楊振寧離世的消息后,他反復回憶起與這位科學巨匠的兩次見面,“他的教誨和風范,永遠激勵著后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