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領域近期迎來多重利好,技術突破與產業落地齊頭并進,資本關注度持續升溫。我國科研團隊成功攻克全固態金屬鋰電池關鍵技術,使電池續航能力從500公里躍升至1000公里;與此同時,豐田汽車宣布將于2027-2028年量產搭載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標志著這一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邁出關鍵一步。
全固態電池通過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液態電解液,實現了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雙重突破。當前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約250Wh/kg,而全固態電池上限突破500Wh/kg,有效緩解了用戶的續航焦慮。更關鍵的是,固態電解質不可燃、無泄漏的特性,從根本上解決了電池安全痛點。隨著技術路線可行性得到驗證,行業正式進入從概念到產業化的轉折階段。
產業周期方面,多家機構給出積極預測。中信證券指出,2025年將成為半固態電池成熟放量、全固態技術路線收斂的關鍵節點;開源證券進一步測算,2025年底將實現小批量裝車試驗,2026-2027年進入普遍裝車階段,到2030年全球出貨量有望達到642.6GWh,2024-2030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33%。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AI服務器等新興領域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的需求,為固態電池開辟了第二增長曲線。
資本市場對固態電池的布局已現端倪。10月以來,超過20只相關概念股獲得融資凈買入,其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融資凈買入額均超1億元。機構調研數據也顯示,容百科技、當升科技等材料企業當月吸引超百家機構關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同步加碼,凸顯市場對行業前景的信心。
在核心標的方面,寧德時代憑借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地位和全鏈條布局備受關注。公司總市值1.7萬億元,全球市占率超35%,在固態電池領域從材料體系到工藝設備均有深度布局,客戶覆蓋特斯拉、寶馬等國際車企。10月融資凈買入12.24億元居首,若全固態電池實現量產,其成本與性能優勢將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比亞迪則依托整車與電池一體化優勢形成技術協同。公司總市值9465億元,自研刀片電池技術領先,固態電池研發與整車應用深度融合。預計2025年后高端車型將率先搭載固態技術,形成電池性能提升、整車競爭力強化、銷量增長的良性循環。10月融資凈買入3.08億元,顯示市場對其技術迭代能力的認可。
材料環節中,當升科技在固態材料領域率先實現噸級出貨。其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專用正極材料已導入清陶能源、衛藍新能源等頭部企業,技術領先性與客戶優質性構筑競爭壁壘。2025年上半年材料持續放量,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
容百科技在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市場占有率超30%,半固態電池正極材料技術儲備深厚。公司業務以國內外常規銷售為主,受出口管制影響較小,同時適配固態電池高鎳化趨勢。10月獲162家機構調研,海外市場拓展與固態技術適配成為業績增長雙引擎。
有研新材前三季度凈利潤預增101%-127%,固態電池材料業務(如稀土靶材、高性能合金)受益于組件需求增長。公司在稀土功能材料領域技術積淀深厚,為固態電池提供關鍵材料支撐,業績確定性與賽道紅利形成雙重驅動。
盡管前景廣闊,固態電池產業仍面臨技術路線、產業化進程和市場競爭等風險。全固態量產進度、硫化物與氧化物技術路線競爭存在不確定性,設備成本、良率等瓶頸可能影響產業化進程,市場競爭加劇或導致利潤空間壓縮。投資者需聚焦技術卡位、業績彈性和產業鏈稀缺性,把握產業爆發初期的布局機遇。
附:10月以來融資凈買入居前的固態電池概念股(單位:億元)
代碼 300750 簡稱 寧德時代 12.24
代碼 002594 簡稱 比亞迪 3.08
代碼 300014 簡稱 億緯鋰能 1.74
代碼 002340 簡稱 格林美 1.71
代碼 002460 簡稱 贛鋒鋰業 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