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伊斯坦布爾的空氣開始變得厚重。太陽緩緩沉入博斯普魯斯海峽,余暉把整座城市涂抹成橘紅與金黃的層次。遠處清真寺的宣禮聲在空中回蕩,與鴿群撲翅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就在這片漸漸收攏的光線里,大巴扎集市開始達到一天的鼎沸。
段元誠隨著人潮踏入狹窄的拱形走廊,石磚鋪就的地面在燈火下泛著微光。無數攤位鱗次櫛比,掛滿地毯、香料、金飾與手工銅器。空氣里混雜著孜然與玫瑰的香味,仿佛是一種獨屬于這座城市的氣息,既古老又鮮活。
呂旅行家走在前方,她的眼神敏銳而好奇。她并不急著買任何東西,而是像在讀一本厚重的書。每一張面孔、每一件陳列、每一聲叫賣,對她來說都是文字與注腳。她在一堆色彩斑斕的香料前停下,低身觀察那些堆成小山的粉末:紅艷的辣椒、金黃的姜黃、翠綠的薄荷、深褐的肉桂。它們仿佛不是調味,而是另一個世界的語言,訴說著遠方的土地與氣候。

段元誠舉起相機,卻很快收回。他發現快門聲在這里過于突兀,這座集市本身已經是一幅不停流動的畫布:攤販熱情地推銷,顧客討價還價,孩子們穿梭玩耍。任何一個定格都顯得片面。于是他選擇單純地用眼睛去記憶,讓畫面在心里流動。
他們走到金飾區,燈火下的飾品耀眼得幾乎刺目。手鐲、項鏈、戒指在光里搖曳,像是流動的液態黃金。攤販熱切地招呼,用帶有口音的英語推薦。呂旅行家只是微笑,輕輕觸碰那些冰涼的金屬。她并不打算購買,只是想感受這份重量與光澤,仿佛握住了歷史的余溫。
再往前,是布滿地毯與絲綢的攤位。絢爛的圖案仿佛要從布料中跳出來:幾何紋樣、繁復花卉、濃烈色彩,像是整個中東與地中海世界的交響。呂旅行家停下腳步,認真撫摸一張深紅底色的地毯。她的指尖順著線條緩緩滑過,像在解讀某種古老的符號。段元誠看著她,心中浮現一個念頭:旅行不是占有,而是去理解一座城市的質地。
黃昏漸漸褪去,夜色籠罩集市。燈火徹底點亮,空氣里彌漫著烤肉與咖啡的香氣。小攤販們支起炭爐,鐵絲網上的羊肉滋滋作響,火光映紅他們的面龐。人們聚在一張張低矮的木桌前,喝著土耳其紅茶,邊笑邊談,熱烈而悠長。
呂旅行家坐在攤邊,端起一小杯茶,杯壁薄如蟬翼,茶色透亮如琥珀。她輕輕啜飲,眼神里閃爍著專注與平靜。段元誠坐在對面,沒有說話,只是聽著周圍的喧鬧。他突然意識到,旅行的意義從來不在于“看見多少”,而在于能否讓自己安靜下來,與這片陌生的空氣同頻呼吸。
夜色徹底降臨,集市仍然熱鬧非凡。段元誠起身,最后環顧四周。無數燈火交織,熙攘的人群在其中流動,宛如一條巨大的、永不停息的河流。而在這條河流里,他們不過是其中兩粒沙,卻也確實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