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浪潮中,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汽開區”)正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書寫著從傳統制造向高端智造轉型的壯麗篇章。作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的發源地,這片1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焊花飛濺的生產線與智能機器人共舞,重大項目接連落地,勾勒出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汽開區的產業底蘊堪稱厚重。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輛轎車、第一輛高級轎車均誕生于此,這些“第一”不僅鐫刻在民族工業的基因里,更鑄就了其作為全國唯一以汽車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的獨特地位。如今,這里已形成完整的“三位一體”產業體系:紅旗、解放、大眾等六大主機廠年產能超200萬輛;富維、富奧等400余家零部件企業實現產業鏈全覆蓋;后市場服務與整車、零部件產業深度融合。數據顯示,汽開區聚集了全市70%的汽車企業,貢獻了近90%的汽車產值,經濟總量連續五年突破千億元,穩居全市首位。
2025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更具說服力:全區GDP達598.8億元,同比增長5.5%,對全市增長貢獻率達15.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貢獻率超三成。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汽開區對產業生態的精準布局——從主機廠到零部件,從研發到后市場,每一個環節都緊密銜接,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僅今年上半年,全區滾動洽談5000萬元以上項目超300個,總投資450億元;新簽約億元項目42個,省外引資額47億元,120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
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的賽道上,汽開區同樣跑出了“加速度”。作為長春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這里聚焦人形機器人、智能制造、光電科技等前沿領域,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一汽旗新動力科技的成立便是典型案例:這家全資子公司致力于突破高效電驅系統等核心技術,旨在打造“中國第一動力”。與此同時,理想整車、知行科技智艙域控等一批重點項目加速落地,富奧智能懸架、富維輕量化等項目也進入實質性階段,共同構建起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產業新生態。

項目推進的背后,是汽開區對創新實力的持續培育。今年上半年,120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開復工率達100%,一汽-大眾6款燃油車技改、4款新能源車型落地,豐越全新RAV4技改完成,奧迪一汽新能源新車型穩步上市。這些成果不僅為產業轉型提供了支撐,更催生了24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它們如星辰般點綴在汽開區的創新版圖上,為綠色制造業發展筑牢根基。
“引得進,更要留得住”,汽開區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同樣下足功夫。通過“服務中國一汽周調度機制”,上半年召開專題會37次,協調解決配套道路、污水管線等關鍵問題50余件;“萬人駐萬企”行動累計為企業解決問題270件,辦結率100%。政務服務方面,38個事項實現全區通辦,跨境貿易便利性顯著提升。這些舉措讓企業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溫暖,也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
從“汽車城”到“產業高地”,從傳統制造到智能智造,汽開區的轉型之路正越走越寬。這片承載著32萬人未來的土地,不僅連接著長春與世界的產業脈動,更以實干精神詮釋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時代內涵。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汽開區已按下“快進鍵”,向著世界級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目標全力沖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