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現場制作咖啡與冰激凌,無人駕駛小巴實現招手即停,工業智能體為傳統制造注入新動能……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近日在無錫拉開帷幕。以“萬物智聯 無盡前沿”為主題的展會,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融合,集中呈現了物聯網技術對生產生活的全方位滲透。從智慧生活到工業制造,從城市治理到生態保護,這場科技盛宴正勾勒出萬物互聯時代的創新圖景。
在太湖國際博覽中心的智慧生活館,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前沿產品吸引大量參觀者駐足體驗。外骨骼機器人輔助行走、AI健康檢測儀實時分析身體數據、智能助聽器精準捕捉聲音細節,這些創新應用將物聯網技術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生活服務。展區外的自動駕駛體驗區同樣熱鬧非凡:無需掉頭的無人小巴靈活穿梭,極氪、特斯拉等品牌展示的智能貨運車輛,讓觀眾直觀感受到“物聯網就在身邊”的科技溫度。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展區聚焦民生領域,集中呈現了200余項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技術成果。
與消費端應用形成互補的,是專業領域的技術突破。物聯能力館內,智能傳感器、物聯網操作系統等核心環節的最新成果集中亮相。某企業展示的生態環保智控設備引發關注,其自主研發的監測傳感器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本卻降低40%。行業應用館則聚焦“車路云一體化”與工業智能化兩大方向:中科創達帶來的系統級解決方案,通過車端、路側、云端數據協同,實現交通效率提升30%;京東工業互聯網平臺展示的AGV智能調度系統,已在長三角地區30余家工廠落地應用,助力制造環節降本增效。
開幕式上發布的系列成果標注著產業新高度。由7家國際組織聯合編制的《2025全球物聯網十大趨勢洞察》報告,從技術演進、應用場景等維度勾勒發展藍圖;江蘇省MEMS傳感器重點實驗室的揭牌,將加速突破高端芯片“卡脖子”難題;5G-A“四融合”城市級實踐成果的發布,標志著車路云一體化進入規模化落地階段。華為云CloudRobo平臺首批工業賦能案例的展示,則揭示了機器人技術與產業場景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學術交流環節同樣亮點紛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以“AI驅動的物聯網進化”為題,闡述技術融合帶來的范式變革;上海腦虎科技創始人陶虎分享的腦機接口最新進展,為醫療健康領域開辟想象空間。為期三天的展會期間,7場專題會議、16場生態圈活動將圍繞衛星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主題展開深度研討,全球頂尖專家與企業代表共同探索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的創新路徑。
作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源地,無錫持續領跑行業創新。自2009年獲批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以來,這座城市已形成覆蓋感知、傳輸、處理、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數據顯示,2024年當地物聯網規上企業營收突破2500億元,航天新氣象、中科光電等1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從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道路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無錫正以“技術+場景”的雙輪驅動,為全球物聯網發展提供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