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名創優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近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啟動港股主板上市進程,計劃募集資金約3億美元。公司表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IP矩陣的拓展、全球市場全渠道布局的深化、品牌營銷的強化以及數字化能力的提升。
作為潮玩行業的“后來者”,TOP TOY成立于2020年,與泡泡瑪特、卡游、布魯可、52TOYS等品牌相比,其起步時間明顯較晚。然而,憑借快速的發展勢頭,TOP TOY已躋身中國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之列,盡管與行業龍頭泡泡瑪特仍存在差距,但其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TOP TOY的主營業務涵蓋自有IP、授權IP及他牌IP產品,品類包括手辦、3D拼裝模型、搪膠毛絨等。目前,公司旗下擁有17項自有IP,如卷卷羊、大力招財、尼尼莫等,同時與三麗鷗、米老鼠等經典IP建立授權合作關系,借助成熟IP的粉絲基礎迅速打開市場。據招股書披露,2024年TOP TOY的GMV達到24億元,在中國前五大潮玩零售商中位列第三,成為增速最快的集合類品牌。
從財務表現來看,TOP TOY的營收和利潤增長顯著。2022年至2024年,營收從6.79億元增至19.0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67.7%。2025年上半年,營收延續高增長態勢,達到13.6億元,同比增長58.5%。利潤方面,2022年凈虧損3838萬元,2023年成功扭虧為盈,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分別達2.12億元、2.97億元和1.8億元,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TOP TOY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母公司名創優品的支持。依托名創優品的渠道和供應鏈優勢,TOP TOY能夠快速將迪士尼、三麗鷗等全球大IP的二創產品推向市場。例如,單款三麗鷗搪膠毛絨產品的銷售額超過1.68億元。TOP TOY加速渠道擴張,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球門店總數達293家,其中加盟店250家、直營店38家、代理門店5家。同期,52TOYS門店僅5家,泡泡瑪特全球門店571家(中國內地409家)。海外市場方面,TOP TOY自2024年啟動布局以來,已進入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等市場,截至2025年9月19日,海外門店增至15家。
盡管招股書強調名創優品與TOP TOY的業務界限明確,前者為生活家居產品零售商,后者為潮玩公司,但名創優品仍是TOP TOY最大的渠道和第一大客戶。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TOP TOY向名創優品供應潮玩的交易金額分別占同期收入的36.8%、53.5%、48.3%和45.5%。
然而,TOP TOY面臨的核心挑戰在于自有IP的薄弱。長期依賴授權IP的模式,限制了其向更高盈利水平突破的能力。成立初期,TOP TOY曾推出Twinkle、Tammy、Yoyo等原創角色,但因缺乏專業團隊打磨和運營,最終未能打開市場,反而成為運營負擔。此后,TOP TOY轉向風險更低的“授權IP二創”模式,借助成熟IP的流量快速起量。
但授權IP依賴的隱患逐漸顯現。一方面,版權方為利益最大化會發展多個授權商,導致IP被大量復制,被授權方需爭取首發、品類獨家等資源以實現差異化。另一方面,隨著潮玩市場火爆,IP授權成本持續攀升。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名創優品集團的授權費用支出分別為1.78億元、3.25億元、4.21億元和2.41億元,其中包含TOP TOY的IP采購費用。
以2025年上半年為例,TOP TOY 52.8%的收入來自外采IP,三麗鷗、迪士尼等頂級IP的前五大收入占比達40%。相比之下,泡泡瑪特同期自主產品收入占比高達99.1%,其中藝術家IP收入占比88.1%,單IP THE MONSTERS收入達48.14億元。這直接導致兩者盈利水平差距顯著。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毛利率達70.3%,凈利潤率超30%,而TOP TOY毛利率為32%,凈利率僅13%。
泡泡瑪特通過自有IP LABUBU的成功,驗證了自有IP的巨大價值。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收入達138.76億元,同比增長204.4%;凈利潤46.82億元,同比大增385.6%,營收超越2024年全年。這一成績促使TOP TOY加速自有IP布局。
為突破瓶頸,TOP TOY采取兩條路徑:一是基于消費市場理解,對授權IP進行差異化設計,如推出三麗鷗“國風系列”“節日限定款”,通過設計創新提升產品溢價;二是在原創IP上,通過“資本收購+明星營銷”快速補課。2025年上半年,TOP TOY以510萬元收購潮玩公司HiTOY 51%的股權,同時簽約9位潮玩藝術家,獲得治愈系IP“Nommi糯米兒”等潛力資產。借助明星效應,糯米兒快速破圈,2025年上半年五個月內創下破億銷量。名創優品集團董事長葉國富預計,糯米兒2025年全年收入可達2.5億元,2026年增至6億元。
不過,明星熱度具有時效性,營銷投入減弱后,IP的用戶粘性與內容生命力能否持續仍是未知數。此前,TOP TOY的自有IP代表卷卷羊累計GMV 1070萬元,大力招財累計GMV 3500萬元,尚未形成穩定市場認知,糯米兒能否成為“長期IP”仍需觀察。
值得肯定的是,自有IP推進已帶動TOP TOY盈利能力改善。自研產品占比從2022年不足40%提升至2024年的49.1%,對應自研收入8.96億元,毛利率從19.9%升至32.7%,兩年提升12.8個百分點。
TOP TOY的增長是“零售效率”和“渠道紅利”的體現,證明了依托成熟體系能在潮玩賽道快速建立規模與盈利能力。但潮玩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能否讓消費者形成持續共鳴。玲娜貝兒的生命力來自情感連接,泡泡瑪特的價值在于玩家社群,這些都說明,一個潮玩品牌的長期競爭力取決于其能否讓消費者記住。
TOP TOY如今站在新的分水嶺:它擁有渠道和供應鏈,也正在補上IP與內容運營的短板。但只有當品牌本身成為被記住的對象,而不再依賴外部授權與名創優品體系時,才算真正完成“獨立成長”。成為名創優品矩陣里第一個被年輕消費者記住的品牌,將是其從短期商業成功走向長期品牌價值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