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地球不到50光年的宇宙深處,一顆名為LHS-1140b的系外行星正引發科學界的強烈關注。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完全被海洋覆蓋,但絕大多數區域被冰層封鎖,僅在朝向恒星的一側留下一片直徑約4000公里的液態水域,宛如一只懸浮在太空中的“巨型眼球”。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查爾斯·卡迪厄團隊通過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的觀測發現,這顆半徑為地球1.73倍、質量達地球5.6倍的行星,可能擁有獨特的次級大氣層。研究顯示,其大氣中存在氮元素——這一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暗示該行星的大氣形成晚于行星本身,而非原始大氣。
LHS-1140b的軌道周期僅25天,但其母星LHS-1140是一顆低溫紅矮星,與太陽的熾熱截然不同。這種“恰到好處”的距離使行星位于宜居帶內,表面溫度可能維持在20攝氏度左右,足以支撐液態水的存在。然而,潮汐鎖定效應可能讓行星永遠以同一側面向恒星,導致背對恒星的一側長期處于冰封狀態。
科學家通過分析恒星光線穿過行星大氣層時的波長變化,初步排除了LHS-1140b是迷你海王星的可能性。其密度為每立方厘米5.9克,低于純巖質行星的預期值,更符合海洋行星的特征。若這一推測成立,這顆行星將成為人類迄今發現的最可能存在外星生態系統的候選者。
研究團隊指出,確認大氣成分仍需大量觀測數據。蒙特利爾大學物理學家勒內·多永表示:“檢測溫帶行星是否具有類地大氣層已接近JWST的觀測極限,但通過足夠時間的觀測是可行的。目前需要至少一年時間確認大氣層存在,再花兩到三年檢測二氧化碳等關鍵成分。”
相關研究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接收,預印本版本已發布于arXiv文庫。盡管目前尚無法確定這顆“眼球行星”的真實面貌,但它已成為科學家探索外星生命的重要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