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假期,當人們沉浸在節日氛圍中時,電力保障戰線上的“守護者”們正默默堅守崗位。在湖北,除了電力工人一如既往地辛勤付出,一批智能機器人也加入到保障電力安全供應的隊伍中,人機協同的場景成為節日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彰顯出數智技術深度融入生活的嶄新圖景。
在黃石市迎賓大道的一座充電站,一臺人形機器人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不少新能源車主被它吸引,紛紛圍上前互動。“來,招個手!”隨著指令發出,機器人靈活地前行兩步,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引得大家紛紛拍照留念。原來,在長假期間,新能源汽車出行成為熱門選擇,為保障車主安全充電,當地電力部門不僅加強了人員值守,還將這臺人形機器人納入“值班人員”行列。
據國網黃石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工程師許云剛介紹,這臺身高130厘米的人形機器人原本功能較為基礎,僅能行走。經過技術人員搭建知識庫、錄入自主程序后,它如今已具備拉柜門、按按鈕、拉開關、遞工具等多種實用動作。不過,許云剛也坦言,目前人形機器人仍處于探索階段,功能有待進一步深度開發。目前僅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作業,未來將根據實際需求,加強程序開發和訓練學習,使其更好地適應充電站輔助服務、電力滅火以及電力設備緊急處置等多樣化應用場景。
湖北作為全國電力交換互濟、能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樞紐和支點,擁有28回超特高壓線路連接省外,特高壓線路規模和在運換流站數量均位居全國首位。保障電力主網穩定運行,責任重大且意義深遠。
在武漢市江夏區的國網湖北超高壓公司鄂東集控站內,一場智能巡檢“大戲”正在上演。工作人員輕點鼠標,武漢鳳凰山、黃石磁湖、咸寧赤壁等地的16座超高壓變電站內,33臺巡視機器人、13臺無人機以及1869個高清云臺攝像機等智能設備組成的遠程“智能巡檢群”迅速行動起來。約60分鐘后,一份完整的巡視報告便自動打印出來。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如今90%的巡檢任務都由機器人等人工智能設備承擔。過去,人工巡檢每站每天至少需要3小時,而現在智能巡檢僅需人工30分鐘核對結果,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
國網湖北電力數字化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圍繞電力保供這一核心任務,湖北電力部門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與規模化推廣。通過構建大模型、研發風險辨識智能體,故障響應與供電恢復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非計劃停運情況也得到有效遏制。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十四五”期間,湖北省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速達到6.1%,目前全社會用電量和最大用電負荷約為2020年的1.5倍。與此同時,全省平均停電時間大幅縮短,從2020年的13小時降至2024年的5小時,今年1至8月更是降至0.86小時。
為了構建更加智能、可靠、高效的電力保障體系,湖北電力部門不斷推陳出新,一批新的機器人正陸續投入使用。在鄂州110千伏沙塘變電站內,當地電力部門研發的軌道式巡檢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它沿著預設軌道,仔細掃描開關柜上的按鈕狀況,并實時將數據回傳到集控室內。國網鄂州供電公司檢修分公司主任工程師劉春梅介紹,這種軌道機器人搭載了高清視覺識別系統和紅外熱成像相機,能夠自動識別指示狀態,檢測運行溫度,一旦發現異常情況便會立即發出警報。目前,智能巡視已可替代人工完成一半以上的例行巡視工作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