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都靈舉行的Italian Tech Week科技盛會上,亞馬遜創始人兼藍色起源首席執行官杰夫·貝索斯罕見現身,向公眾描繪了一幅極具未來感的太空發展圖景。他預測,未來數十年內,人類將開啟大規模太空居住時代,而人工智能將成為支撐這一變革的核心技術。
這位科技巨頭并未滿足于概念性的暢想,而是詳細披露了藍色起源公司的具體規劃。據其透露,公司正推進一項為期10至20年的戰略計劃,旨在地球軌道建立AI專用數據中心。這些懸浮于近地空間的"算力樞紐"將具備三大優勢:全天候太陽能供電、免受天氣干擾、完全規避地面資源競爭。貝索斯特別指出,當前地面數據中心面臨電力負荷過載、水資源消耗巨大、土地與能耗矛盾突出等困境,而太空環境恰好能規避所有這些制約。
"太空永遠處于最佳工作狀態——沒有云層遮擋,沒有極端天氣,更不存在晝夜交替的供電波動。"貝索斯形象地描述道,"這里將成為訓練超大規模AI模型的理想場所。"按照設想,未來的AI系統將直接在太空運行,通過激光通信網絡與地球保持實時連接,徹底擺脫對地面電網的依賴。
在貝索斯的構想中,AI與太空開發將形成深度互促的良性循環。一方面,人工智能將驅動太空制造、能源優化和機器人作業;另一方面,軌道基礎設施又能為AI發展提供近乎無限的算力與清潔能源。他描繪了一個分層居住的未來圖景:人類主要生活在太空站或軌道殖民地,地球則退居為生態保護區。這種模式與馬斯克倡導的"火星移民"計劃形成鮮明對比——貝索斯更傾向于先通過AI和機器人構建太空基礎設施,為普通人創造軌道居住條件。
對于當前席卷全球的AI投資熱潮,貝索斯給出了獨到見解。他將這輪技術浪潮比作上世紀末的互聯網泡沫:"表面的過熱現象恰恰說明行業正在孕育重大變革,當泡沫退去后,真正改變世界的基建才會顯現。"他呼吁業界保持戰略定力,強調AI的成本下降曲線才剛剛開始,這場工業革命帶來的變革將遠超預期。從科研創新到教育變革,從能源管理到產業升級,AI的滲透將引發全方位重構。
盡管前景誘人,但實現"太空AI中心"仍面臨多重挑戰。當前最突出的障礙包括:火箭發射成本居高不下、太空設備維護風險極高、熱管理技術與通信延遲問題尚未完全突破。不過貝索斯對此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隨著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成熟和自動化維修機器人的應用,首批軌道算力站有望在未來十年內建成。這將被視為繼衛星通信之后的第二次太空基礎設施革命。
將AI的能源需求從地球電網轉向太空太陽能,貝索斯的這一構想背后蘊含著深刻的環保考量。這位科技領袖正試圖通過技術創新,在推動人類文明擴張的同時,為地球生態保護開辟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