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市場近期再掀波瀾,名創優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啟動赴港上市進程。9月26日,名創優品發布公告稱,擬分拆TOP TOY獨立上市,并獲得香港聯交所確認。同日,TOP TOY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摩根大通、瑞銀、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標志著這家成立僅五年的潮玩品牌正式叩響資本市場大門。
招股書顯示,TOP TOY定位為"中國最大且增速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與主打自有IP的泡泡瑪特形成差異化競爭。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TOP TOY收入從6.79億元增至13.6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47.6%;同期利潤由-3838萬元扭虧為盈至1.8億元,毛利率從19.9%提升至32.4%。截至2025年9月19日,其全球門店總數達299家,其中海外門店15家,覆蓋東南亞及日本市場。
盡管業績表現亮眼,但TOP TOY與母公司名創優品的緊密關聯引發市場關注。招股書披露,名創優品仍持有TOP TOY 86.9%股份,且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來自名創優品體系的收入占比達36%至54%。這種深度綁定雖為TOP TOY提供資源支持,卻也引發對獨立運營能力的質疑。市場普遍將TOP TOY視為"名創優品版泡泡瑪特",但兩者商業模式存在本質差異。
與泡泡瑪特依賴自有IP的路徑不同,TOP TOY采用"授權IP+多品類"策略,產品涵蓋積木、高達模型等八大類目,SKU超3000個。2025年上半年,其通過收購"Nommi糯米兒""MayMei霉霉"等IP強化原創布局,但自有IP收入占比仍不足兩成。相比之下,泡泡瑪特同期營收達138.8億元,是TOP TOY的10倍;凈利潤47.1億元,毛利率高達70.3%,門店數量571家,均遠超TOP TOY。
潮玩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潮玩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達825億元,2030年突破2133億元。但行業頭部效應顯著,泡泡瑪特憑借LABUBU等爆款IP占據消費者心智,成為潮玩代名詞。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90后、00后構成潮玩消費主力,其中18-24歲群體占比40%,女性消費者達75%,心理消費與情緒價值成為核心驅動力。
面對激烈競爭,TOP TOY創始人孫元文提出"興趣消費"概念,試圖通過多品類、多IP策略滿足差異化需求。2024年7月,公司完成由淡馬錫領投的5942.6萬美元A輪融資,估值達13億美元。但市場分析認為,若要成為下一個超級品牌,TOP TOY需突破授權模式瓶頸,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的自有IP。
當前,潮玩行業呈現"一超多強"格局,泡泡瑪特占據頭部地位,52TOYS、玩點無限等中腰部品牌緊隨其后。TOP TOY雖在門店擴張與營收增長上表現突出,但與泡泡瑪特的體量差距仍顯著。2025年9月30日,泡泡瑪特市值達3582.97億港元,而TOP TOY最新估值約102億港元,不足前者的3%。
業內人士指出,潮玩行業的獨特性在于IP的不可復制性,每個爆款IP都具備獨家屬性。TOP TOY雖背靠名創優品渠道優勢,但要在自有IP開發上取得突破仍需時間。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過合資企業"果然有趣"加速IP布局,但能否孵化出下一個"LABUBU"級現象IP,將成為其沖擊潮玩巨頭地位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