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消費級無人機,大疆(DJI)幾乎是無人能及的代名詞。無論是航拍、農業植保還是物流運輸,大疆的產品早已滲透到各行各業,成為不少領域的“標配”。而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大疆的小型航拍無人機,如DJI MINI和DJI Mavic系列,也早已成為熱門的科技玩具。
然而,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無人機依然屬于“高精尖”設備。消費級航拍無人機價格不菲,加上潛在的“炸機”(墜毀)風險,使用成本并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無人機市場的進一步普及。為此,大疆在2024年9月推出了旗下最小的掌上Vlog無人機DJI Neo,將消費級無人機的使用場景從專業航拍擴展到了更便捷的Vlog拍攝領域。
時隔一年多,大疆再次帶來驚喜。2025年10月30日,DJI Neo 2正式亮相,作為前代的升級版,這款無人機在多個方面實現了突破。
DJI Neo 2的體積小巧到令人驚嘆,整機尺寸僅“一個巴掌”大小。在不安裝數字圖傳模塊的情況下,重量僅為151克;即使裝上圖傳模塊,160克的重量也輕于大多數現代智能手機。如此輕便的設計,不僅方便攜帶,更為其獨特的“掌上起降”功能提供了可能。通過底部傳感器組合,DJI Neo 2可以識別用戶手勢,實現精準的掌上起飛和降落。
輕量化設計不僅提升了便攜性,還降低了“跌落傷害”的風險。但DJI Neo 2的防護能力并不僅僅依賴于輕量化,其“全包槳保”設計也為槳葉提供了全方位保護。為了方便用戶區分新舊型號,DJI Neo 2將前代的“四點式”槳葉保護殼桁架改為三角造型,辨識度更高。同時,機身前端兩側新增了兩個三角凸起結構,起到防撞緩沖作用。
在機身設計上,DJI Neo 2也有諸多創新。正面主攝像頭兩側新增了開窗結構,左側為LED屏幕,可顯示無人機工作狀態,方便無遙控器時的自動拍攝操作;右側為新增的前方測距傳感器組件。機身尾部上下兩端均新增了魚眼鏡頭和測距傳感器,首次在“巴掌大”的無人機上實現了全向避障能力。
成像方面,DJI Neo 2延續了前代的配置,搭載1/2英寸、1200萬像素傳感器,最高支持4K 100FPS視頻拍攝和1200萬像素靜態成像。此次評測的“暢飛套裝”包含無人機本體、三顆電池(及充電座)、數字圖傳模塊和DJI RC-N3遙控器,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使用選擇。
在實際飛行體驗中,DJI Neo 2的表現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它支持至少四種操控方式,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第一種是通過機身底部按鍵預設拍攝和跟隨模式,實現自主起飛和拍攝。這種模式下,無人機可以智能取景,完全無需手動操作,用戶可輕松完成“無人機自拍”。
第二種方式是通過手機App進行配對和操控。DJI Neo 2將機內存儲空間從前代的22GB提升至49GB,同時將無人機到手機的WiFi直連快傳速度從25MB/s提升至80MB/s,極大地方便了拍攝后的查看、編輯和發布。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這可能是最常用的操作方式。
第三種方式是使用DJI RC-N3遙控器進行控制。相比手機App,遙控器操控具有三大優勢:手機屏幕可完全充當無人機主攝的監視器,視野更大;遙控器配備獨立快門肩鍵,便于捕捉飛行中的拍攝時機;遙控器需搭配數字圖傳模塊使用,支持最遠10公里的操控距離,同時實現更精細的飛行姿態和位置控制。結合其超小的體型和高達16m/s的極速,DJI Neo 2在遙控器模式下甚至可以完成一些高難度的穿梭拍攝。
除了上述三種方式,DJI Neo 2還支持通過Goggles N3“飛行眼鏡”進行操控,實現更加身臨其境的“人機一體”體驗。
在避障測試中,DJI Neo 2的表現同樣出色。無論是飛向稀疏的樹木還是高速撞向人體,它都能在距離障礙物約十厘米的位置自動停下并小幅后退避讓。其“掌中起降”設計也進一步提升了使用便利性,無需平整地面即可操作。對于新手擔心的槳葉傷人或機身損壞問題,測試結果顯示,DJI Neo 2在起飛時若槳葉遇到阻尼會直接停機,降落時若從手中脫離也難以損壞機身。
在跟拍能力上,DJI Neo 2相比前代有了顯著提升。新增的避障和定位傳感器大幅增強了其鎖定目標的能力,結合更快的飛行極速,它可以穩定跟隨跑動或騎行中的使用者。成像方面,DJI Neo 2在默認模式下的視頻錄制分辨率為4K、幀率60FPS、碼率約46Mbps,高于大多數安卓手機的4K視頻錄制碼率。靜態拍攝方面,其搭載的等效16mm超廣角鏡頭和f2.2光圈在測試中表現出算法增艷和畫面提亮的特征,視頻拍攝畫面則更還原肉眼所見,HDR壓制效果也更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