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技術正以顛覆性力量重塑文化創作生態,數字創意軟件領域的領軍企業萬興科技(300624.SZ)近日推出重磅功能更新,其旗下萬興天幕創作平臺及AI應用同步上線“國風漫影”特效模塊,通過AI算法實現單張人物圖片向動態國風視頻的智能轉化,并自動生成匹配的古典配樂。這項創新將傳統水墨美學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為短視頻創作者、文旅宣傳機構及數字藝術從業者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用戶僅需數秒即可完成從形象動漫化到視頻成片的完整創作。
在文化產業智能化轉型浪潮中,“文化+科技”的融合模式已顯現強勁動能。最新行業數據顯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在半年內實現翻倍增長,截至2025年6月已突破5.15億人,普及率達36.5%。資本市場的風向更具說服力——2025年上半年“AI+文化”領域融資占比超過40%,成為投融資市場最活躍的賽道之一。這種趨勢下,萬興科技通過持續迭代技術矩陣,構建起覆蓋Web端與移動端的原生應用生態,其AI視頻生成服務單條成本已降至0.25元,顯著降低創作門檻。
作為全球化布局的數字創意企業,萬興科技的產品矩陣已覆蓋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服務超20億活躍用戶。其明星產品線包括視頻編輯軟件萬興喵影、AI營銷工具萬興播爆、智能繪圖應用萬興腦圖及圖示工具等。今年6月推出的萬興天幕音視頻大模型2.0版本,通過多模態技術整合,實現了從文本生成到視頻創作的全鏈路支持。該平臺近期與深圳廣電合作的漁業非遺宣傳片《AI耀鵬城 魚燈舞星河》,以及為湖南衛視中秋晚會設計的AI動態海報,均成為技術賦能文化傳承的典型案例。
在技術落地的具體場景中,萬興科技的解決方案展現出強大適應性。與湖北衛視聯合制作的《黃鶴樓》AI短片,通過三維重建與動態渲染技術復現歷史場景;為前海人才公寓打造的交互體驗平臺,則運用實時動作捕捉與空間定位技術,構建起沉浸式數字空間。這些項目不僅驗證了AI技術在文化傳播領域的商業價值,更探索出傳統IP現代化的創新路徑——通過算法解析文化符號特征,再以數字化手段重構敘事邏輯。
人才戰略成為支撐企業技術迭代的核心引擎。萬興科技近日啟動的2026屆全球校招計劃,開出應屆生平均年薪50萬元、研發崗首年最高百萬的優厚條件,重點布局AI算法、多模態交互等前沿領域。招聘團隊將隨“智匯瀟湘 才聚湖南”活動赴南京、成都等地,針對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專業招募青年人才。這種人才儲備策略與其技術路線形成閉環:通過吸引頂尖技術人才持續優化大模型能力,再以創新產品反哺行業生態建設。
從單點功能突破到系統化解決方案,萬興科技的實踐折射出AIGC技術演進的深層邏輯。當AI繪畫、視頻生成等工具逐漸普及,行業競爭焦點正轉向文化語義理解、創作流程重構等維度。該企業通過構建“技術底座+垂直場景”的雙輪驅動模式,既保持算法層面的領先性,又確保產品能精準匹配文化傳播、商業營銷等細分市場需求。這種發展路徑,或為數字創意產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可復制的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