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證券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腦機接口技術(BCI/BMI)正成為“十五五”期間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核心賽道之一。這項技術通過直接連接大腦與外部設備,構建了無需外周神經和肌肉參與的新型通信與控制通道,正在醫療、消費和工業領域催生顛覆性變革。
技術突破方面,腦機接口已形成三大技術路徑:侵入式技術憑借植入電極直接獲取神經信號,在精準度上占據優勢;半侵入式方案通過顱骨外植入平衡信號質量與安全性;非侵入式設備則憑借無創特性加速商業化進程。技術流程涵蓋神經信號采集、模數轉換、特征提取、機器學習解碼及反饋控制五大環節,形成從信號捕獲到設備操控的完整閉環。
我國在該領域具備顯著競爭優勢。技術層面,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產業基礎方面,已構建覆蓋核心部件、信號處理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涌現出多家專精特新企業。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醫療康復需求與工業智能化升級形成雙重驅動,為技術落地提供廣闊空間。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達26.2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29.4億美元,2034年有望攀升至124億美元。
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形成醫療健康、生活消費、工業生產三大核心領域。在醫療場景中,腦機接口已用于癲癇監測、抑郁癥治療及運動功能康復;消費領域,智能假肢、注意力訓練設備等產品加速普及;工業場景則通過腦控機械臂、危險環境操作等應用提升生產效率。產業鏈上游聚焦材料、芯片與電極研發,中游專注信號采集與處理系統開發,下游則著力推動技術商業化落地。
報告特別指出,我國腦機接口產業正經歷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跨越式發展。隨著人工智能、神經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的深度融合,技術突破與產業創新形成良性互動,有望在“十五五”期間實現關鍵領域的技術自主可控,為全球腦機接口產業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